六十一章 传国玉玺下落不明(1 / 2)

一日深夜,宫中突然着起大火,熊熊大火扑灭了整个皇宫,众人惊醒赶紧救火,一阵忙乱之后,皇宫中的大火已经基本熄灭,只有个别地方还在冒着余烟。

也不知这大火是出于意外,还是有他人为非作歹,一切都消失在这滚滚长河之中。

幸好发现的早,皇宫里的损失还不算太大,但是当众人清点物件的时候,却发现国之重器,传国玉玺丢了,下人也是惊恐万分,立马派人前往去告诉小皇帝,这时,小皇帝才刚刚起床,刚准备坐下准备用膳,就有下人来报,这一发现可不得了,惊得小皇帝立马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也顾不得吃早饭,立马下令让所有宫中的人都去寻找,就算挖地三尺也要将这传国玉玺找出来,一石激起千层浪,上至太后、皇帝,下到文武百官,所有人都在发疯一样的四处找玉玺,皇宫的每一座宫殿,每一个个房间,每一个角落,每一块砖瓦,几乎都被人翻找了过来,宫中所有的人一律搜身,不分品级,就连那些死去的人也没放过,传国玉玺,要是真的没了那还得了。

传国玉玺简称“传国玺”,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蓝田玉镌刻而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破赵,得和氏璧。后统一天下,嬴政称始皇帝,命李斯用小篆雕刻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由玉工孙寿刻于其上。这一玉玺,是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信物。

印玺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蓝田玉镌刻而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

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由于历代统治者极力宣扬获得传国玺是“天命所归”、“祥瑞之兆”。

所以也是历代欲谋帝王之位者你争我夺之物……

这袁绍袁术俩兄弟知道传国玉玺。不见踪影,消失的无影无踪后,表现得异常为积极,几乎出动了所有的士族门阀的人手,将自己的手下全部派遣出去寻找传国玉玺,一定不能放过一丝蛛丝马迹,这传国玉玺得到就是受命于天,就能成为正统的皇帝,名正言顺天下众人也不敢议论纷纷,现如今汉室又正是衰微之时,那要是自己得到手的话,便可名正言顺的取而代之。

所有侍卫亲兵都被集合起来,曹操也手提宝剑,亲自挨个搜查,当然了曹操也是有私心的,如诺有人私藏玉玺,曹操便可偷偷藏起来,占为己有,一切都是为了得到传国玉玺。

另一边,李儒急匆匆的走进董卓的宫殿之中“现在传国玉玺已丢,说明汉室气数已尽,近日街市童谣曰‘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我觉得,‘西头一个汉’,对应的应该是高祖旺于西都长安,传一十二帝;‘东头一个汉’,乃对应的光武旺于东都洛阳,今亦传一十二帝。天运合回。丞相不若引兵回洛阳,迁帝于长安,以应童谣,方可无忧,倘若这次我们真的找到传国玉玺取而代之,有何不可。”

董卓大喜,“如果不是你这么说,我是绝对想不到的,还是你“文优”有远见呀!”遂引吕布星夜回洛阳,商议迁都,聚文武于朝堂,“汉东都洛阳,二百馀年,气数已衰。吾观旺气实在长安,我欲奉驾西幸,迁都长安。”不知你等有何异义,董卓两眼身处恶光,一副咬牙切齿的样子。

司徒杨彪挺身而出“关中残破零落,今无故捐宗庙,弃皇陵,恐怕百姓惊动。天下动之至易,难以安抚。望丞相明鉴察。”董卓勃然大怒“你敢阻国家大计?这个罪名你可担当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