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人力问题(2 / 3)

觉得只有钱恒还算合适,于是他对梁文盛说道:“要说合适的人选还真有一个,他就是徐堂义的世侄钱恒。钱恒前些天才落上户籍,当年徐堂义与他的父亲都在安东卫,后来他们两家都逃亡了,钱恒的家人在逃亡中相继去世,只有当时年龄不大的钱恒四处流浪了这么多年,后来不知如何打听到徐堂义在何家镇,他就找来了。此人当过兵,身上有功夫,也在丁壮队训练过,正是你想找的合适人选。”

“太好了,如果他同意,我马上奏明朝廷,让他马上来巡检司任职,还是和上次一样,只需每月来州城应卯几次就可以。士兵的日常训练就由他来负责。”梁文盛听说后大喜,恨不得让他马上来任职。

“我觉得他会同意的,大人尽管写奏折就行。我代钱恒先谢谢梁大人!”

何志远心中颇为感慨,两个月前,还是盗匪,现在却又将成为巡检司的副巡检。真是造化弄人啊!

巡检司的副巡检的人选问题有了着落之后,梁文盛的心情也放松了下来。他想起好像何志远也有事情要和他商量,于是便就问:“何公子,今天有什么事情要和我商量?”

“是啊,现在何家镇的城镇建设已经开工,水泥的供应非常紧张。我在想咱们的水泥生产规模还是太小了,现在咱们州内的人力也出现短缺,在州内扩大规模人力问题难以解决。去外面设厂,运输又是问题。咱们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何志远把自己的困扰说了出来。

梁文盛思索良久,没有好的主意。便问何志远:“依公子的意思,该如何解决?”

“最好的办法是吸引外地灾民或是普通百姓来我州工坊作工。”何志远其实早有这个想法,后世许多农民工去城市打工,促进了城市建设,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这是双赢的办法。

“这恐怕难以做到,我大明朝户

籍管理严格,百姓外出都要官府开具路引,没有路引哪里也去不了。而人口是各地赋税的重要依据,各地官府怎会放任百姓外出呢。”梁文盛摇头否定了何志远的提议。

“那外地灾民呢?”

“现在我大明总体来说风调雨顺,各地即使偶有灾民,本地也能赈济,不至于流落外地。”梁文盛又否定道。

外地的百姓到了不了这里,而水泥作坊因为运输问题却又不能设在外地,这看似成了一个死局。

何志远心中思索着解开这个死局的办法。突然他脑中一闪,想到了前世在国企工作时,每年有许多职业学院、中专技校推荐即将毕业的学生来企业实习,企业只需给很少的工资即可,然后再给学生所在学校一部分管理费。企业得到了便宜劳动力,学校也到一笔可观的收入。这种办法用在现在明朝一定也是可行的。

想到此他开口说道:“梁大人,学生倒是想到了一个办法,不知是否可行?”

“我就知道什么事情也难不倒你,快说说你的办法吧。”梁文盛笑呵呵的说道。

“其实各地官府不让百姓外出,根本原因是怕百姓去了外地,当地官府没有赋税收入。说白了是为了一个利字,如果我们让百姓来我州短期工作,而官府又能得利,我相信官府肯定愿意。”何志远对梁文盛说道。

“如何让当地官府得利?”

何志远笑着说道:“现在我们作坊的工人每月至少有三两银子的收入,如果我们给外地民工每月二两银子,另外一两银子给官府......”

何志远还没有说完,梁文盛便恍然大悟。连连说道:“本官明白了,此法甚妙!”

“此事有劳梁大人与周边各县交涉。”何志远说道。

“沂水县与我州最近,我明天就去沂水拜会凌知县,此事必能谈成。”梁文盛满口答应下来。

接着梁文盛又问:“何公子有没有算过此番需要多少水泥,还需要多少民工做多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