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 / 2)

草莽年代 北海一岛 2636 字 2021-03-24

浦东大开发,被钟文城视为千载难逢的绝好契机,他是打定了主意,要趁此杀入房地产市场。

奈何,他的资本积累,依旧太过单薄。

毕竟房地产,可不像别的生意,成百上千万的资金砸下去,或许连朵浪花都激不起。

当然,投资越大,赚头肯定也越足。

他现在的境遇,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只差钱。

他确实经营起了一些关系,也有把握在浦东新区里,圈下一块至少5000亩的地皮。甚至,这块地皮也有很大把握,能圈在陆家嘴地块中。

不过,有一个前提。

正如李亚东刚才所言,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那他几百万的身家,有个什么用?

即便找银行融资,一切歪门邪道的手段都用上,强行融它个几千万,怕也只能够在浦东新区的其他地块中圈下这么一块地,至于陆家嘴,想都不用想。

退一万步说,就算他在浦东新区的其他地块中圈下了地皮,那后面的开发呢?

一样要用到钱。

而他压根就没有啊。

那能怎么办?

只能找人合作。

这在商场上也属于很正常的现象,有人有发财渠道,有人有充足的资金,大家携手合作,同谋发展。

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眼下他就是那个有发财渠道的人,而李亚东,自然就是那个有充足资金的人。

自从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短板后,钟文城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人,便是李亚东。

不会再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所以,他才一直留意着李亚东的动态,从大年初五开始,便每天来女婿家里,守株待兔。

可算被他给逮到了。

既然对方已经洞悉了自己的短板,钟文城也就不再装大头——潜意识里也认为在此人面前承认没钱,没什么好丢脸的,反正全中国也找不出比他更有钱的人了。实话实说道“李先生慧眼如炬,这就是我想向你寻求合作的原因。实不相瞒,我的资金非常有限,硬着头皮在浦东其他地方弄块地皮应该还可以,但陆家嘴,肯定不用想。但我思来想去,这样未免有些浪费资源,毕竟我的关系网已经打通到了那里。这就好比放着肥肉不叼,去啃块骨头的一样。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李亚东看了他一眼,像是不经意地问道“你在这方面的关系很硬?”

实际上这句话是多余的,眼下浦东大开发的政策还未出台,这家伙便信誓旦旦的能搞到这么大的一块地皮,且连地王都有把握,关系岂能不硬?

之所以还要说出来,不过是想探探老底。

钟文城又岂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他心知肚明,这可是他能与对方站在一个层面谈话的唯一筹码,正色着点头,道“还算可以。实不相瞒,中央负责这件事情的领导中,有一人是我父亲的旧友,俩人曾在日苯一起留学,一碗泡面分着吃的那种。浦东大开发肯定是要招商引资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也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先得到风声,先有所准备,先打点了一些关系,也得到了一些承诺。”

他说到“承诺”二字的时候,李亚东下意识地点头,那就表示关系确实很硬朗了。

政商之间的承诺,不同于市井小民之间的“我发誓”,结果即便违背誓言的代价是“五雷轰顶”、“不得好死”之类的,该违背的还是照违背不误,反正也不会真的掉根毛。这里面往往牵扯到一些利益关系。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假如你给你们县长送了份礼,他答应你办妥某件事。你觉得他违背诺言的可能性有多大?

微乎其微。

因为不划算,代价太大。

要不然就不收,收了礼就要办事,这是官场上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