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缺点味道(2 / 2)

初学吴昌硕,后取法石涛、八大山人,在现代不书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幅画为《松下高士图》,松树是潘天寿一生中不断创作的题材,曾作诗云“我爱黄山松,墨沈泼不已。高者盈尺咫,低者直参天。”

此画作于八尺条屏之上,高近八尺,阔近二尺,一般来说,国画的尺幅越大,创作难度越高,当然,这是指有内涵的作品。

画中松树符合潘天寿的用笔,其奇崛果断,通过方圆兼济的线条,富有节奏感的点苔,表现松干的苍虬斑驳。在松针的布局上,充分发挥“疏处疏、密处密”的布局方式,疏处不着一笔,密处丛丛簇簇,于湿墨之上又加干笔重墨,使松针更显层次。

背景仅在树根附近勾勒山石底部,略施淡赭,其上并不着色。松下绘一秃头高士,持书闲坐。

从整体的风格和用笔的老道等方面,赵琦认为这应该是一幅真迹,但看到最后,他总觉得一些细节之处,有些别扭。

“书画方面,还是得再加把劲啊!”赵琦心里想道,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需要丰富的经验和阅历,还要有艺术方面的天赋,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提高的。

汪学宾看到这幅画的内容,目光灼灼,神情激动,整个人恨不得趴到画上鉴赏。

汪学宾一看就是二三十分钟,蔡潜夫妻俩,都有些受不了了,他才起身,长长地吐了一口气。

“老弟,你也仔细看一下吧。”

赵琦点点头,说道“先让他们休息一会,举了这么久,也怪累的。”

汪学宾淡淡地说了声好。

蔡潜向赵琦笑了笑,笑容之中带着些许感激。

等夫妻俩休息了片刻,赵琦也仔细观察了这幅画的每个部分,当他注意到钤印部分时,心里隐隐有个猜测。

汪学宾说“老蔡,你先忙你的去吧,我们商量一下。”

“哦,有事叫我。”蔡潜把画收好,放在桌上,带着老婆走了。

等人走了,赵琦说道“汪总,这幅画我也说不好,总感觉差了那么一点味道。”

汪学宾也同意这个观点“是呀,我也有这种感觉,但风格和用笔等方面,又符合潘天寿的特点,真是奇了怪了。”

“我有个想法。”赵琦说道“你觉得会不会是揭二层?”

汪学宾沉思了片刻,双手用力一拍“有道理,还真有可能是揭二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