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八章 哥窑(2 / 4)

放到桌上。

秦大壮看到器物时,明显愣了愣,随即说道“我师门有个规矩,把做的皮取下来,要器物本身价值的百分之十,你如果觉得不合适,那就算了。”

刘南齐咂嘴道“嘿,你们还真是打得好算盘,这无本买卖做的。”

“也就是说这话的是你老刘,不然我就把人轰走了。”刘南齐翻了翻白眼“实话跟你说,我门中给器物‘做皮’,十件里有九件都是给自个儿的东西做,这件东西我一看就知道,出自我师叔祖的手艺,他从来就没有给别人做过。”

刘南齐说“你的意思是,这件东西是你师叔祖的?”

秦大壮点了点头“以前肯定是,不过,我师叔祖清末的时候就在战乱中去世了,他没有后代,他的收藏大部分失落了,没什么好说的。”

“那你怎么认出来,这是你师叔祖的手艺?”刘南齐对此很好奇。

“看到没有,这两侧在灯光下,颜色是有些不同的,这正是我的师叔祖的独门绝活,只是随着他去世,这门手艺也失传了。”

秦大壮把器物放在灯光下,果然和他说的一样,高足碗上的一处区域,在旋转的时候,颜色会渐渐变化,令人赞叹。只是颜色变化不深,如果不仔细,很难看得出来。

秦大壮说“小赵,不是我不近人情,师门的规矩不能破。”

赵琦对此并不反感,凭手艺吃饭,那是应该的,而且相比整器的价值,百分之十并不贵。

既然赵琦答应,秦大壮就开始着手配置药水,这一步他并没有瞒着两人,用他的话来说,就算他们知道了配比,没有手法的支持,也根本学不会。

秦大壮先出门取来一只破旧的盒子,盒子打开,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工作台,一边放着各类颜色不一的液体,另一边则是配制区域,非常合理。

配制的过程确实很繁琐,一般人往往记住了后面,就把前面的步骤给忘记了,只是秦大壮并不知道,赵琦拥有变态的记忆力,否则话就不会说的那么满了。

配制出来的药水,出人意料的并不臭,而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

对此,秦大壮向二人解释,使用“做皮”工艺的古董,没有一件不是珍品,如果搞得很臭,那是对古董的亵渎。而且,做了皮的古董,如果表面闻起来有异味,很容易被发现,这就失去“做皮”的意义。

接下来,秦大壮把高足碗放进药水中浸泡五分钟,之后又使用一种特殊的锦布,在高足碗上按一定的规律轻轻擦拭。就这样,擦了几分钟就放回去浸泡,需要连续十几回,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

眼看时间近午,赵琦去买了些熟食回来,简简单单地吃了饭。

秦大壮清洗了足有三个小时,才把高足碗表面的那层假皮清洗干净,高足碗的真面目,也出现在了大家面前。

当器物最终呈现在自己眼前时,赵琦都有些呆滞,在他的记忆中,明明是一件明宣德冬青釉高足碗,但眼前的却是一件很明显的宋代哥窑瓷!

是自己记错了吗?很显然不是,那么,很有可能是有人掉包了。或者说,主人为了避免麻烦,故意换了,但这么做,好像没有必要吧!

暂时先不管这些,赵琦很快又被眼前的哥窑瓷给吸引住了,忍不住拿到手中小心翼翼地欣赏起来。

只见其造型端庄古朴,通体施哥釉,器身釉色滋润腴厚,均匀光洁,晶莹滋润,扣之则瓷音清亮,与全器的轮廓相辅相成,更显柔和流畅。

高足碗釉面灰青,色泽纯正,幽深静谧,釉面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金丝铁线”纹片;开片自然,错落有致,纵横交织如网,层层迭迭,晶莹透亮,在青釉的掩映下,犹如冬天江河里的冰块碎裂,相得益彰,美不胜收。

哥窑的开片原本是烧制过程中产生的缺陷,但在匠人巧手的引导梳理下反倒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