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德隆的六大祸因(2 / 3)

重生之资本帝国 东人 3577 字 2020-07-12

条,‘战略理想化’。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是一个群策群力,经过无数次讨论和总结,清晰且能够被企业所有人认同的长期策略,企业的所有决策,包括并购,都应该围绕着企业战略来制定。但德隆的发展缺乏战略规划,所有的并购都是唐万欣以自己的主观思想来决定。这一点从合金股份的发展过程中体现的最为清晰。”

“…合金股份的前身是沈~阳合金公司,是华夏最大的镍合金生产企业之一,1990年经过股份制改造后在深交所上市,公司资产13亿华夏币,年营业额4000万华夏币。主要产品为镍合金材料、电真空合金材料、火花塞电极合金材料、镍铜合金材料,年产量在千吨左右,是一家正规的材料企业。”

“…如果收购这样一家企业,最合适的发展策略,应该是投入资金改善公司老化的设备和落后的技术,提升企业的净利润。然后再考虑扩张。扩张分为横向和纵向。横向扩张便是利用沈~阳合金在材料行业积累的技术和实力,向铜合金、特种钢等高价合金材料领域发展,通过技术积累,成为西格里、帝斯曼这样世界级的材料公司。纵向扩张,可以收购上游的镍矿,节省材料成本;收购下游的生产企业,如热处理工业产品,或者自动化装置等等,打通整个镍合金产业链条,提升企业营业额和净利润。”

“…但德隆集团收购沈~阳合金后,并没有选择横向,也没有选择纵向,而是成立了京城钛合金动感电影成套设备公司,开发太空梭项目。以当时的市场来看,太空梭正赶上华夏主题公园发展期,是一个赚钱的项目,它也确实为沈~阳合金公司赚了不少钱。但它却跟沈~阳合金之前的主营业务没有丝毫的关联。”

“…随后德隆又看重了电动工具市场,连续投入重资接连收购魔都星特浩、苏~州太湖电动工具公司、魔都美浩、苏~州黑猫集团、陕省星宝机电公司,成为华夏最大的机电产品生产和出口企业,并通过与美国三大园林机械制造商毛瑞公司的合作,开拓了国际市场。…应该说德隆对华夏机电产业的整合算得上成功。但它却与沈~阳合金另外两大业务太空梭和镍合金没有丝毫关系,三方无法形成合力。”

“…接下来德隆对沈~阳合金的扩张显得更为随意。投资6000万与山城机床厂成立合作企业,收购金陵第二机床厂,进入机床产业。收购全球三大支线客机制造商德国‘仙童多尼尔’公司,进军飞机制造业。收购了苏~联太平洋舰队旗舰‘明斯克航母’,进军旅游业!”

“…这一桩桩收购,不仅跟沈~阳合金最开始的合金材料产业毫无关联,它们彼此之间也几乎毫无关系。俗话说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沈~阳合金的这些并购,充满了管理者的主观意愿,没有形成合力,其结果便是沈~阳合金的销售收入从98年37亿增加到03年的113亿,但净利润却不增反减,从98年的11亿,滑落到03年的不足7000万华夏币。总资产收益率也从98年的137滑落到03年不足4。”

“…除去沈~阳合金,德隆旗下的西域屯河、湘火柜无不如此,相比之下,天山股份算是好一些,主业为水泥和建材。但整个德隆集团已经大厦将倾!”

说到这里,郭守云停顿了一下,喘了口气后。

“德隆失败的原因第四条,没有把握好投资节奏。德隆在长、中、短期投资组合及对投资节奏的把握上做得不够。长期投资比重过大,忽略了实业投入的回报周期,影响了资金流动性,更多的只是看到富有诱惑力的投资机会和产业整合机遇,却忽视了公司高速成长带来的潜在风险。”

“德隆失败的原因第五条,宏观判断失误。从德隆成立,发展一直十分快速,非常顺利,政府、银行等方方面面也都非常支持,尤其银行给予的授信额度也非常大,这个了德隆一个错觉,就是只要有好的行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