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通进银台司(2 / 2)

宋置,隶枢密院。据《宋史·职官志一》记载,原设通进、银台两司,知司官二人,以两制以上充任。通进司掌接受银台司所领天下章奏案牍及文武近臣奏疏进呈,以及颁布之事银台司掌抄录天下奏状案牍事目进呈,并发付有关机构检查,纠正其违失,监督其执行。实际职务如何划分,恐也没有一定,所以后来两个司合并为一而称通进银台司,其主官称为知通进银台司,为明清通进使司之所本。

通进银台司最初是通进司与银台司二司的连称。从宋太宗时期起,通进银台司被整合成为一个由通进司、银台司、发敕司和封驳司等四司所组成的、在“知通进银台司

兼门下封驳事”统一领导下的一个主管文书运行的信息传递系统。

通进银台司作为全国文书收发的总机关,掌握全国信息,沟通君主与臣僚、中央与地方,虽没有决事的权力,却可以操控信息的流通。它连结了太多的信息和权力,对它的控制与反控制也就成为宋代政治生活的一部分。

在经由通进银台司的文书运行的每一个关节点上,庶僚、宰执乃至君主都可能发挥各自独特的作用,而种种明枪暗箭、刀光剑影也早已展开于文字运行之间。

所以,凌志苏远承二人所上奏疏才会引起宰执们的重视。

以凌志苏远承所奏,他们提出将通进司改隶给事中,罢银台司,其职归章奏房。其目的就是为了让皇帝乃至宰执们更好的掌控这套信息传递系统。

可以说,凌志苏远承二人这份奏疏虽然引起了枢密院的少许不满,但却是得到了皇帝赵顼以及三省的相公们的一致认可。而今日赵顼将三省以及枢密院的宰执们召集过来其实就是为了讨论如何实施这份奏疏中的方案。

“既然各位卿家对这份奏疏上的提议没有意见,那就交由尚书省拟旨准备实施吧。”最后,赵顼一槌定音道。

“谨遵陛下旨意。”众臣一齐躬身应道。

“刚刚鸿胪寺卿李源求见,想必是有急事,正好众位卿家都在,我们一起听听李源有什么要事要汇报吧。”赵顼稍一颔首,扫视了一圈宰执们以后平静的说道。

“臣等遵旨”

“陈光,传李源进来”赵顼转头对着陈光的方向道。

陈光走到殿外,对着门外的内侍吩咐了几句便又回到赵顼边上站定。这时只听门外传来内侍黄门的禀告:“启禀陛下,鸿胪寺卿李源求见。”

“传”

“臣李源拜见陛下”

“免礼”

“启奏陛下,刚刚西夏使节团团长梁乙逋请求面见陛下,正式递交国书。臣不敢耽搁,特来禀报。”鸿胪寺卿李源见礼后便直接禀报。

“各位卿家对此事有何看法?”赵顼听完李源的汇报便转向宰执们和煦的问道,眼眸里闪过一丝无人发现的森寒。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我是宋哲宗》,“ ”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