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文臣武将(2 / 2)

指挥使了。最后面依次分立的就是各厢指挥使了。

“臣等参见陛下”

“众卿免礼”

朝会见礼完毕,百官在各自站位上站定。

只听宋神宗赵顼开口道:“时隔多日才开启今日之大朝会,想必众卿也都知道今日大朝会主要是为了何事!在大辽西夏使节上殿前,众卿有何重要事务便赶紧道来。”

赵顼此言,潜台词就是没什么重要的事就赶紧的别耽误时间了,赶紧进入下一个环节吧。可惜,现实往往不遂人愿。

“陛下,臣有本要奏。”只见礼部尚书王力上前一步,向赵顼见礼。

“王尚书有何事奏报?”赵顼不咸不淡的说道。

“启禀陛下,臣近日与吏部尚书吕嘉问、兵部尚书吴充正一直讨论如何着手进行国子监改制事宜,也与评定官制所的凌志苏远承二位大人详细讨论过。臣等已经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但新任国子监祭酒等职位依旧空置,缺少具体实施者,还请陛下示下。”王力铿锵有力的说道,语气中掩饰不住那一丝志得意满。

也怪不得王力如此,从吏部提交到三省最后呈报上来的国子监官员名单中就可以看出一丝端倪。在这些官职的争夺中,最终还是保守派官员占据了优势。归根结底,改革派的底蕴还是差了那么些许。

在官场上,一个萝卜一个坑,很多中下层官员为了一个职位争的头破血流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所以,出现职位空缺的时候往往是官员站队的时候,站对了队伍,升职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但这一切,在如今的大宋朝廷里却并不是这样。

中下层官员论数量来说,终究是保守派占据优势。而做官,尤其是在现在的大宋官场上,讲究的就是一个和光同尘,只有少数官员愿意做官场另类,毅然决然的投入改革派的怀抱。这就导致了改革派出现人才断流的窘况,如果不是年轻官员中出现了凌志苏远承这样的少壮派,改革就真的是一点希望都看不到了。

赵顼不急着确立国子监祭酒人选,或许也是有这方面的考虑!改制后,国子监祭酒这个职位真的太重要了。可以这么说,国子监祭酒这个官职落入哪个派系手中,哪个派系便注定长盛不衰。

“国子监祭酒一职殊为重要,朕需要与宰执们再商议一番,此事暂且放放。”赵顼不愿在此事上多谈,淡漠的说道。

“陛下,国子监改制事关重大,还请陛下早做决断。”王力自然不会那么轻易放弃,还欲再说。

“好了,此事朕已知晓,容后再议。王卿暂且退下吧。”赵顼不耐烦的挥手道。

“臣遵旨。”王力不甘的退回原位。

“众卿家还有何要事?”赵顼沉吟了下,环视重臣后徐徐道。

“臣兵部尚书吴充有本奏。”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兵部尚书吴充出列见礼。

“准”

“启奏陛下,臣请奏取缔更戍法。”吴充咬咬牙,毅然奏道。

吴充话音刚落,整个大殿一片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