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使者觐见(2 / 2)

有样学样。

“辽使免礼。”赵顼满脸威严的说道。

“谢大宋皇帝陛下。”耶律乙辛等人连忙答谢。

“辽使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赵顼微笑着与耶律乙辛寒暄了一句。

“谢皇帝陛下体谅,也谢贵国官员沿途的接待,让外臣对大宋这般的礼仪之邦有了深刻的认识。”耶律乙辛躬身道,表情很是诚恳。

“贵使太客气,辽国与我大宋邦交一百多年,是我大宋的兄弟之邦。贵使作为辽国北院大王更是亲临我大宋,实在是让朕感动异常。”赵顼笑着摆了摆手道。

“谢皇帝陛下夸奖,外臣惭愧。外臣临行前,我国皇帝陛下拖外臣向陛下问好。这是我国皇帝陛下给陛下的国书,还请陛下预览。”耶律乙辛说着从怀中拿出了国书,双手捧起向赵顼进献。

陈光走到耶律乙辛面前接过国书,而后转身呈送给了赵顼。

“兄大辽皇帝耶律洪基致书于弟大宋皇帝阙下……”赵顼打开国书,只见国书中内容如是。

耶律洪基的国书,以兄自居称赵顼为弟,这让作为大宋皇帝的赵顼心中很是无奈。自檀渊之盟后,宋辽两国间便已如此,辽国为兄,大宋为弟。这让赵顼心中不是滋味却又无可奈何。

自宋太宗北伐失利之后,大宋举国上下都对辽国有一定的畏惧之心,并不希望和他们之间爆发规模太大的战争,只是希望能够求得一个和平发展的机会,这一点从潮州上下到平民百姓是一个共识。尽管朝中依旧有一些人主张对辽国强硬,不做任何的让步。但这些也只是少数人的意见,绝大多数士大夫的想法是想要和平的,他们希望能够和辽国达成一个和平的约定,以此来保证士大夫与皇帝共治的安稳。

接着真宗时期签订檀渊之盟。“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势均力敌的结果,能战才能和。

在赵顼看来,像大宋这样不讲条件的一味求和只能换来一时的和平,换不来永远的和平。所以,赵顼心中其实一直都有收复燕云十六州这样的目标存在的。

“贵使带来的国书朕看了。贵使的来意朕已知晓,只是此事兹事体大,容朕与众卿商议后再给贵使一个明确的答复。”赵顼看完国书,交给一旁的陈光,而后对着耶律乙辛说道。

耶律乙辛弯腰鞠一躬,态度甚是谦和,表示同意赵顼的说法。“谢陛下。”

“既如此,贵使便回迎宾馆稍事休息。”赵顼见耶律乙辛那么好说话,笑着道。

“谢大宋皇帝陛下。”耶律乙辛等人急忙躬身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