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所谓草市(2 / 4)

买宋 参见大总管 4374 字 2020-07-07

还有魏文节公结圃墅,与大梁张武子为诗友,其他如安仪同、孙、王尚书相继卜筑”宁国府的水阳镇,“宗室寓居者四十余人”。

宰臣周必大和大理少卿王珏曾分别寓居于吉州永和镇和平江府横金市。

二是一般士人,因为许多江南市镇都设有镇学、书院、蒙学、家塾等不同形式的学校,由此吸引了不少士人前来讲学和求学。

如嘉兴府的澉浦镇、青龙镇、上海镇等均有镇学饶州的景德镇有长芗书院信州贵店有桂氏私立的书院饶州余干县金步市市民万廿四延师“聚小童读书”绍兴府镜湖流域的草市镇大多设有小学、冬学、村学等。

三是工商从业人员,这是因为市镇作为新兴的经济中心,自然会聚了大量工商业人口。

这些工商业人口,有的是资本雄厚的大商,如嘉兴府魏塘镇上的一个巨商一次就收购漆3000斤、蜡5000斤,运往楚州销售平江府直塘市的米商张五三,“仓廪帑库所贮钱米万计”。

有的是一般的商人,如平江人江仲谋在梅里镇开设药铺,生活温裕。

当然,有的是富裕的手工业作坊主,如建康府白土市和池州池阳市分别有颇具规模的织布机户和造纸作坊嘉兴府濮院市的濮氏开设的丝织作坊,“轻纨纤素,日工万元”。

有的是充当商品交易中介的牙商和驵侩,如饶州景德镇所产的瓷器,“交易之际,牙侩主之”同州乐平县的九墩市,有“大侩程氏”南康军一带市镇的粮食交易,“必经由牙人方敢粜”。

有的是从事抵押业和高利贷的豪户,如平江府直塘市的张三八,从事“典质金帛”衢州峡口市的祝大郎开设有“质库”。

当然,更多的是小商小贩和普通手工业者。

如饶州石头镇的汪三常和陈二以杀牛售肉为主,龚三以卖蒸芋为生袁州泸萧市的郭氏以制银器为生临安府浙江市有许多以卖冻鱼、卖鱼饭菜为业的小摊贩。

四是豪强地主,因为两宋时期,许多拥有大量田地的地主在城镇居住,时人谓之“遥佃户”。

江南市镇也有不少此类居民。如寓居平江横金市的王德全,“有田数百亩”居住于湖州南浔镇的华文胜,田地众多,家财富足,曾先后向镇上的报国寺布施4000多贯。

这些地主往往也参与工商业活动。

如前文提到的平江府直塘市的张五三和衢州峡口市祝大郎都是由地主进而成为富商的。

五是伎艺之人,一些规模较大的江南市镇往往有许多文化娱乐场所,集中了不少从事演艺的人员。

如临安城郊各市镇共有20座颇具规模的“瓦子”兼跨湖州和嘉兴府的乌青镇也有北瓦子、南瓦子、太平楼等多处娱乐场所和街区。

六是佣工和无业市民。这类人口在市镇居民中占了相当的比重。当时,江南地区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史称:“夫吴越之地,自钱氏时独不被兵,又以四十年都邑之盛指南宋定都临安,四方流徙尽集于千里之内??计其地不足以居其半”“土狭人稠,田无不耕”。

加上豪族势家大肆兼并土地,使许多农民失去土地,或沦为佃农,或“转客于市,佣力以食”。

其中有不少人涌入市镇,有的做苦力,如前文提到的镇江府的吕城镇和常州的奔牛镇,船夫、脚夫之类有上百家有的充当豪商大贾和富工的临时雇工,如鄱阳县农民黄一“受庸于盐商,为操舟往淮南”。

有的盘桓于街头巷尾,成为无业游民。

七是农民。南宋江南地区的许多市镇除了镇中心的市区外,往往还包括镇郊的农村地带。

如嘉兴府的澉浦镇镇郊就有惠商、石帆、秦山等村落。这些乡村的农民也是构成市镇居民的一部分。

他们有的从事粮食生产,有的从事经济作物种植业和其他副业。如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