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气得发疯黄道周(1 / 2)

永定门是京城外城七门中最大的一座,是从南部进京的交通要道,相比其余两门,永定门要热闹许多,相应的,围在这里等待吃粥的饥民,也比其余两门多出不少,足足一倍有余。

看到粥棚前,一排排看似望不到尽头的长长饥民队伍,便是孙承宗也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心中难受。

因为接受施粥的饥民越多,越说明京畿一带被敌军破坏的厉害。

不过虽然人数远远多于其他两门,但这里的秩序却也是丝毫不乱,甚至看上去更为严整。

只见黄土地面上,被人用黑色煤灰画出一个个长方形的框架,上面还用煤灰写上大字,分为‘等候区’,‘排队区’,‘用饭区’等三大区域。

剽悍的士卒们手持短棍,指挥着这些饥民在相应的位置等候,排队或是用饭,吃完饭后,这些饥民就可以沿着规定好的路线,有条不紊地离开此地。

更难得的是,虽然有这么多饥民在此用饭,但街道和地面上却是难得的干净,不时便可看到一个个衣衫褴褛的饥民拿着工具在这里仔细地打扫,而周围排队的饥民们,则会对这些干活饥民报以羡慕的眼光。

“哼,这些饥民很是可怜,朝廷有恻隐之心,故在此施粥放饭,赈济他们,这方逸却是好狠的心,居然驱使饥民为他干活!”黄道周很是不满地说道,“此子德行有亏!”

黄道周作为御史清流,平时特别注意修身养性,交往的也都是一些他自认为是品德高贵的君子,他认为,为官之道,首要在德。

黄道周学识渊博,品德正直,因此在朝中也有一定的威望。

听了黄道周的话,亓诗教皱了皱眉。

孙承宗一言不发,当即下马,带着两人向里面走去。

很快三人便来到一处粥棚里。

按照惯例,孙承宗取了一支筷子,上前插入锅中。

筷子不倒。

孙承宗满意地笑了笑,然后他左顾右盼,结果又没找到方逸,于是便问施粥的士卒,“老夫且问你,你家方大人如今身在何处?”

士卒听了,有些奇怪地抬起头来,心想是谁来找自家大人。

待到看清三人面孔时,见三人气度不凡,士卒犹豫了一下,还是回答道“我家大人并不在这里,此刻他应该在府中用饭。”

黄道周听了,顿时便有些不悦,“哼,朝廷将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他却不在现场,这岂非怠慢公务乎?”

这士卒听了,顿时就有些不高兴了,“你这老儿怎么胡说八道?”

黄道周听了,当即也是火冒三丈,“大胆!你这个粗鲁坯子,怎么跟老夫说话的?朝廷让他赈济百姓,他却不在现场,难道他做的对么?”

这士卒冷哼一声,道“我等在此施粥,那边有人在维持秩序,还有人打扫卫生,每人都各司其职,毫无差错,这点活,还需要我们大人亲自来干么?难道,你想让我家大人亲自来施粥不成?”

“除了我家大人不在此地,我且问你,你还能挑出其他毛病不?”士卒指着黄道周的鼻子问道。

黄道周听了,一时便有些语塞。

确实这里井井有条,秩序井然,并且还十分干净,也挑不出什么其他毛病。

黄道周眼珠一转,一甩衣袖,转身就走。

居然会在辩论中输给个粗鄙无文的,真是太丢面子了。

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孙承宗等人只得跟了过去。

“孙阁老,方逸既不在此地,我等便去他府中寻他吧。”亓诗教在一旁说道。

孙承宗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走在最前的黄道周突然停住了脚步,他的目光死死地盯着不远处的一堆堆粮食上面。

孙承宗顿时便是一怔。

随即黄道周匆匆几步上前,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