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进行中(2 / 2)

张宁交给他两张图纸,他只用两天便做出来,简直是做模具的天才。待他两个模具做好,张灯又交给他五张图纸。

从两天做一个模具,到一天做一个,甚至一天做两个,福安越做越快,越做越好,甚至有青出于蓝的意思。

张宁把剩余图纸交给他,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则当起甩手掌柜。

只要不是奇形怪状的零部件,老铁做起来完全没有难度,数量又多,他扩充铁坊的同时,雇了几十个铁匠,日夜赶工。模具做出来后,张宁买下铁坊旁边一块地,规划为两个区域,一是传统的捶打,铁匠和学徒分成两组,每人工作六个时辰,以求最大限度地利用炉灶和风箱;另一个区域则是用焦炭作燃料,高温融化铁条成为铁水,流进模具,冷却成型。

张宁只求尽快做出纺织机,尽快开工,没想到这么一来,成了京城最大的铁坊东家。

另一边,虽然王振极力阻挠,但朱祁镇亲自过问,犯官充没的地也交到张宁手里。张宁让老关雇些泥瓦匠按图纸盖房子。这些天也在热火朝天日夜赶工。

为了不耽误自家公子开纺织厂的工期,老关粥棚顾不上,府里的大小事务也顾不上,一心扑在盖房子的大事上。

纺织机所有零部件造出来时,张宁既激动又紧张。他郑重其事地洗了手,用洁白的新帕子擦干净。

图纸是他画的,要从哪里装,他心中有数,只要找到每个零部件对应的号码按顺序安装就行。但为保险起见,他还是戴上玉佩,一刻钟后取下再戴上,如此多次。

安装非常顺利,纺织机装好了。

张宁激动,先解下玉佩放进袖袋,再细看这台有划时代意义的机器,手轻轻抚在冰凉的机器上,像抚摸美人迷人的曲线。

“我创造纪录了。”他轻声自语。这台机器提前几百年面世,将带来怎样的改变,会不会像蝴蝶的翅膀,让明朝的走向偏离轨道?张宁不知道。但他不会为了所谓的历史走向,就什么都不做。

和现代的机器不同的是,这个时代没有电力,张宁设计了一个脚踏的零部件。也就是说,一台机器需要两个人,一个不断踏脚踏,一个放线织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