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七章 李起也不是神仙(1 / 2)

见李起这样说,谢升这才是不再推辞了,

当然,作为一个久经宦海的官场老油条,他也担心李起派贴身护卫同行,那是为了监视一下自己,毕竟此事关系重大,牵涉十几二十万人的生死前途,有这样的举动也是正常。

不过这样的想法刚一冒出来,就被谢升给弗去了,谢升心说自己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定王殿下自先帝殉难后,便是展现了无比的雄才大略,

不但独自一人在云蒙山开辟抗清根基地,还多次打败鞑子大军,就连那正红旗旗主满达海,也是死在殿下的刀下!

这般的武功赫赫,真可谓是有那太祖之武,成祖之风,这般朱明龙凤,又何须跟自己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耍心机,玩权谋。

魏千章魏万章两人得了李起的命令,便是齐齐郑重抱拳,高声应诺。

谢升这时候再也是等不及了,当即是向李起辞行。

李起自然也是亲自将谢升他们一行人送出队伍数里,临别之时,李起对谢升叮嘱道“赵应元之事能为最好,不能为,便自作罢,却不可强行冒险。”

谢升见李起字里行间皆是充满着关切,不由得又是一阵感动,一番拜谢,谢升这才是告辞而去。

送走了谢升,李起便是继续带着队伍行进。

此时李起的队伍多达十五六万人,一路上那真可谓浩浩荡荡,遮天蔽日。

这还不算,又是走了七八天,李起和之前先走一步的老弱七万余人汇合,这一汇合,整个队伍就是达到了二十三四万人,

具体有多少人李起也不知道,反正这队伍前后相连十几二十里,好似一条长龙在大地蜿蜒前行,壮观之场面,着实是令人吃惊。

这般的场面浩大是浩大,但是同时也是意味着另一个问题越来越迫切,那就是队伍的粮食实在是消耗太大,如今粮草只够维持队伍三天了,再不补充粮草,只怕就要断粮了!

这个问题着实不小,要知道大军行军在外,最怕的一件事情不是敌人有多强大,也不是道路有多难走,而是怕断粮啊!

一个人断粮,随便打只山鸡野兔什么的也行,实在找不到就饿一顿肚子,最后实在是饿的急了,随便一把野草树叶也能吃,反正只要能对付过去就行。

但是大军绝不然,历史上所有的兵书都有两句话被反复提起,第一句就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第二句就是“断其粮道,必可不攻自破!”

这两句话出现的次数就直接反应了粮食对一只大军的重要性,所以说这断粮不是开玩笑的,那是确确实实的致命威胁啊。

韩信牛吧,当年也差点因为粮草翻船,那时候韩信奉刘邦之命率一万大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急行军,意图攻打项羽的附属国赵国,以此达到扩张实力,削弱项羽的目的。

当时的赵王命陈余统帅二十万大军迎战,陈余将二十万大军屯驻在太行山的井陉口,占据了有利地形,准备和韩信决战。

面对着陈余的二十万大军,韩信丝毫不放在眼里,但是陈余帐下的一个将军却是差点要了韩信的命。

这个将军叫李左车,他了解了一下韩信大军的情况,便是对陈余请命,说道“汉军长途千里,必是军疲粮少,且井陉谷窄沟长,车马不能并行,我军可谓是宜守不宜攻,只要严守大营,便可万无一失。

若是再给我三万兵马从间道出现在韩信大军后方,断其粮道,韩信必败,尽歼其军易如反掌。”

面对李左车的建议,陈余竟然是没有采纳,你说他手上有二十万大军,韩信只有一万,即便是李左车的意见不好,但是分他三万人又有什么很大关系呢,分出去了这不还有十七万吗?

但是陈余就是没有采纳,反而是和李左车的意见反其道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