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兵器厂中(上)(1 / 2)

天启驾到 汉瓦秦砖 2027 字 2020-07-29

翌日,本就不平静的朝堂,又似投入了两颗石子,太常寺卿赵老大人的致士奏本再次被驳回,似乎圣眷仍在?东林众人恍如一匹匹闻着血腥的饿狼,群情汹涌,何况还有蓟辽总督这块“大肥肉”在眼前?

一时间,京城官场走动串联者多不胜数,举荐、弹劾的奏本也如雪片一般飞入宫中;只是在这纷纷扰扰之中,天子却已然轻骑简从,悄然离京了。

大早策马出京城,一路向西,沿着已经整饬好,可供马车通行的官道奔驰,近百骑不过一个时辰就到了群山环绕的兵器厂。

驻马山谷南口,举目望去已有箭楼和哨岗,由京营分兵驻守,验了腰牌文书后,在将士行礼注视中,天子一行进入被山包围的谷地。

此时的谷地中已是全然一番不同的景象四周青山绿树,道路整饬,中间小河流下,西侧一片白墙青瓦的平房,若是近看,却是每件房屋较一般民居高大不少,且墙厚不止两倍,又是铁门铁窗,很是坚固

信马由缰,众人伴着天子缓缓朝里而行。

“臣李之藻、臣徐光启、臣毕懋康,参见陛下,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声山呼,将朱由校拉回眼前,只见前方三丈之外,三位红袍文臣,身后跟着些侍卫、匠户纷纷下跪行礼,口中山呼不止。

“免礼平身罢。”

“谢陛下!”

缓缓策马近前,打量起一个新面孔来,五十来岁,身材中等,浓眉阔鼻长髯,须发皆白,这就是被“后世”称作精于泰西之学的李之藻了罢,据说还受了洗礼,连父亲的葬礼都是“西式”,在当世真真是特立独行。

及至近前,朱由校翻身下马,目视对方,温声道“李大人奔波千里,一路辛苦。”

李之藻抬头看看眼前的天子,心中一暖,又是赶忙拱手低头道“臣愧不敢当。”

他确实心中略微惶恐不安,虽说现在差遣没有定,仅仅是因为“采买火器有功”但已经有传言,他将由从三品的布政使司右参政,擢升为正三品的户部右侍郎,由地方近中枢,还能升一级,实在是超擢了。

似是知道其心中所想,朱由校微微摆手道“李大人精于财算之道,在户部行走办差正是合适;且西人之学,可借鉴之处亦是不少。”

“臣惶恐!”李之藻又是躬身行礼,证实了传言,他的心中也难免激动,虽说天子没有明说,但户部侍郎之于他不啻于平步青云了。

朱由校见状微微点头,三品以上官员需要廷推,现在还不能完全确定,但他确实有意将徐、毕、李三人推上高位。

现今无论是“方党”抑或是“东林党”,都是惯于圣人之道,奉四书五经为圭臬,又常年在京中为官,对于民政、军事不甚擅长,不是他心中合适的朝臣典范。

而眼前这些“技术型官员”,不仅长于实务,而且擅长西学,眼界开阔关键还被各党视作异类,正好适合成为自己在朝中文臣的“基本盘”

“谢陛下,”李之藻先是一愣,随即心中感动,大明对于西学大体是不支持不反对,但在科举和官场,却是将西学视作“奇巧淫技”,即使位高如他也难免受到冷嘲却不想皇帝却是开明至此。

一旁的徐光启和毕懋康相视一眼,面露喜意,几人都是“同病相怜”,相交也是不浅,见好友擢升有望,心中也很是高兴。

“陛下,”徐光启见皇帝态度和煦,不由出声道“李大人此次来,不仅采买了红夷大炮和火枪,还带来了一位精通铸炮的佛郎机人”似乎担心皇帝不喜,边说还边看着皇帝表情。

“哦?”朱由校微微一愣,却是饶有兴趣地问道“却是谁人?”

徐光启微微侧身,向后虚指示意,身着大明读书人长衫,但身材不高,肤色也未见得白,一脸络腮胡的番人,向前两步,跪下叩首道“佛郎机人汤若望,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