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金秋苑(1 / 2)

辣娘子 惠太平 2341 字 2020-09-21

秦武接过笔,开始记录王三秋需要的几种水生蔬菜:藕、茭白、水芹……

这是让王三秋最满意的,秦武会写字,会一些简单的珠算,人也靠得住,她太缺这样的人才。

秦武的珠算是父亲秦安生教的,识字则是小时候上过几年蒙学,大了因为要跟要干活,就没再念书,现在倒是得空跟着小弟秦文学几篇文章。

过了一天秦安生父子就回小庙村了,秦武要送藕过来。

知道王三秋需要藕,秦安生也想早些回去打理荷塘,这事只要做起来,比单纯的帮工长久。

秦安生虽然死活不要工钱,还是领了五两银子走,那是王三秋提前预付的莲藕定金。

除此之外还有一大堆布匹丝线,都是上好的料子,是王三秋带回来准备做百子喜被。

既然需要两个姑姑和表妹阿婵帮忙做绣活,其中也有一些多出的布料送她们,足够做几身衣服。

这些东西秦安生都欢欢喜喜收下带回去。

许家三人留了下来,他们都能做泥瓦工,马上就要建房舍,多上他们三个人也能收下。

只是这三人不愿意住进王家,他们要去住工棚。

王三秋有些不解,家里给他们父子三人收拾出一间屋子,虽然窄了些,住起来总比那四面漏风的草棚子舒服。

王大财却没有在意,乐呵呵的答应下来,人和人不同,强留着在家里住,人家也感觉憋屈不方便。

只是他回来后就不再整天去铺子里,而是有空就往工地上跑,看人做事聊天,图个开心。

王三秋也没有闲着,整天跟匠人们讨论着灶台、烘干房、各种库房、进操作间需要用到的更衣室的修建。

生活区跟工作区也要完全分离开,甚至值守人员的宿舍食堂,茅房,也有讲究。

她的要求太高,即便是从临桐县城里请来的泥瓦匠也弄得焦头烂额。

这些经验丰富的匠人修过高檐宽廊,飞檐翘角,就没有修过引活水进屋的房子,还只为临时洗手用。

烘干房,大灶这些都难不了做惯活计的师傅,渐渐的匠人们也明白了王三秋的意思。

这里的房屋要求是处处不留死角,能简单的就简单,不雕花不凿槽,要方便清扫,还要各处独立分隔。

王三秋这里忙着,府城那里不停也有书信过来。

府城里的房子也在装修,一些东西需要问一下她这个女主人的意思,另外乔九想来镇上看她。

这也是最让乔九郁闷的,王三秋不让他出现在镇上。

原因很简单,他一来就会在镇上揭开陈年往事,引有轩然大波。

王三秋已经够忙的,她不想再添事,乔九探亲的要求被她华丽丽的拒绝了。

等到所有工间修建齐备,已经是树叶换新。

在大余渡的镇外山脊上是宽阔平地,一排排外墙刷得雪白的屋舍整齐排列,在几间房顶高高的烟筒里,已经飘起青烟。

围墙的大门上挂着牌匾,金秋苑三字是乔九写的,取用是三秋名字,也有丰收的意思。

尽管王三秋拒绝,等到这边房舍主体大概建成,他还是来过,就在金秋苑刚刚建成的宿舍区里住了一晚,

还没有开工的金秋苑一到晚上,除去留守的几个护卫,周围再无闲杂人等出现,所以连王大财都没有惊动。

现在是开始预热锅灶,再过几天只等各处干透,辣椒酱的大灶就要搬过来了。

在官道的另一边山崖被挖缺一大块,空出的场地建成马厩,也方便停放马车。

挖下来的土方继续在回填着旁边缓坡,这样不需要赶时间的活路工价虽然不高,可王家不拖欠银钱,挣一文就得一文,离家又近,同样吸引着周围村里的人过来务工。

要建场扩工的事情临桐县尊李慈是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