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农家(1 / 2)

大秦工程兵 远征士兵 2408 字 2020-08-01

左等右等也等不到许应,正在众人疑惑时却见一名骑兵飞马来报

“大将军,治粟内史已至。”

“不过内史坚持先到城外视察耕地,着我前来通报大将军。”

王翦与杨端和对望一眼,暗道还是许应靠谱,知道时间紧迫农期不等人。

王、杨二人想的没错,许应此行可以说一刻钟都没有耽误。

许应接到嬴政命令时正身在平阳(今山西临汾一带)。

他二话不说只带着几名弟子取上一些食物便坐上马车往邯郸赶。

农家的作风就是极简,他们通常以普通农民的身份来要求自己,所以也不会有多少行李。

平阳距邯郸八百里,他们一行人星夜赶路总算在第三天赶到了目的地。

王翦前来迎接的兵士已候在十里外,按理说许应应先回城客套一番再吃顿饭接风洗尘。

但许应却对兵士说

“请务必转告大将军。”

“农期将至百姓翘首以待,许应不敢有半点拖延。”

“此行就不进城直去耕地了。”

“稍后再向大将军赔罪。”

于是连城门都不入就直奔耕地而去。

等王翦一行寻着踪迹追上来时,许应已站在耕地旁皱着眉头视察旱情。

王翦与杨端和老远就走下马车,领着众人恭恭谨谨的上前施礼

“见过内史,我等有失远迎,请内史见谅。”

许应赶忙还礼,回道

“是属下礼数不周,请大将军、将军不与属下一般见识。”

王翦再客套了下,就有些担忧的问道

“如内史所见,三郡旱情严重无法灌溉屯田。”

“内史可有方法引水?”

许应没有说话,径自走到河边远眺了一会儿,才摇头回答道

“若是有时间拦河筑坝,倒是可以使水位上升灌溉至农田。”

“但此时距农期不过一月,筑坝却是来不及了。”

“而且,若用一、两年时间筑坝,却不知有多少百姓要因此饿死。”

“不行,不行……”

王翦赶忙回答

“内史所言甚是。”

“筑坝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许应沿着河岸一路往前走,众人也就一路在后头跟。

两名主薄则在旁一手执笔一手抓着竹简,身边还有几个下人,有的挑着竹简有的端着墨盘,神情十分紧张生怕出什么差错。

也难怪他们会是这样的表现,甚至就连王翦这大将军都要赔小心。

农业在现代的地位或许不高,但在古代那就是一切。

是死是活看农业,国家是否强大看农业,能否东征西讨还是看农业。

于是像许应这样的农业大家在这时代差不多可以说是一种信仰。

比如现在,如果许应能解决灌溉问题……那就不知道救了多少人的性命了。

许应似乎已习惯了这一切,他继续在前头边走边说

“为今之计,便只有两种方法或是可行。”

“其一,我等可沿水源高位往低处接通沟渠。”

众人不由“哦”了一声。

这果然个好方法。

正所谓“水往低处流”,水会流到这里就说明上游更高。

所以只要往上游寻找,总会找到比下游耕田更高的水源,然后将其往下引就可以了。

但许应随即又摇了摇头。

“然此法同样耗时耗力。”

“若是开渠引水只怕便无法屯田。”

“若要屯田又无从开渠……”

王翦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这也是他想说的,如果有时间还好。

一个月不行就两个月,两个月不行就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