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东海之滨(1 / 2)

萧阑传 海鸦 2397 字 2020-08-01

说起余州这个地方,不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吧,至少是个鱼米之乡,富庶之地,辖区虽然并不算大,但却是江南重要的茶产地,青山绿水,资源丰富,又因毗邻江南最重要的四大港口之一潜州,贸易也还算发达。

在余州地界,有两家世家大族,一家自然是东海萧氏余州一脉,虽已人丁极薄,父辈在世仅有两子,孙辈只剩萧阑一支血脉,但根基仍在,还算宽裕。萧氏宁州江州两脉有意扶持,京都朝中为官的除了皇帝信任的大内侍卫副统领萧廷恩,还有几位虽然品级不高,但握有实权的萧氏族人。

萧家余州一脉家主是萧家二爷萧风,萧家祖辈四位兄弟里才华最出众的一个。萧氏家族能赢得当前江湖美名,离不开萧风的功劳。因为正是萧风最早发现真气运行可在临界点逆转碰撞,由此开发出了真气爆发技术,不仅让真气实现了循环,不再只是单向输出,提高了真气利用效率,同时让真气这一辅助修为变得可守可攻。这让萧氏兄弟武学修为上了新的台阶,族长萧正才有机会跻身十大宗师。族内评价二爷萧风为百年不遇武学奇才。

可惜天妒英才,二十年前陛下亲征北方,萧风在北魏战场为救中了埋伏的皇帝,领五百黑甲精骑连夜百里奔袭,拖住敌军五千兵马,为援军抵达争取了宝贵时间。萧风战至最后一人,因真气爆发过久,经脉尽碎,力竭而亡。尸首被北魏先锋大将拓拔羽差专人护送回国,附言称“魏军敬萧将军勇武忠良,不忍毁其躯体,战至最后,尽弃武器,贴身肉搏,萧风直至力竭,仍不肯倒下,站立而亡,魏军惊为天人,尊其‘南国第一勇士’”。灵柩入京皇帝亲迎,开棺核验,见萧风因真气爆发过久,浑身皮肤无一处完整,血肉模糊惨烈无双,扶棺而泣良久。后又忽然大怒,斥办事官员未为萧将军修整仪容,所涉百人,每人杖责二十,无一免罪,举国震撼。次年,亲下旨意,皇帝思念故人,从萧风四子中选武学造诣最高的第三子萧廷恩入宫任职,司职大内侍卫,后官至侍卫副统领,可见皇帝对萧家的偏爱与信任。

萧家父辈中,除了萧廷恩,仍在世的就只有长子萧廷律了。萧廷律身世坎坷,天资聪颖,年少成名,可惜当年因救二弟萧廷莫与三弟萧廷恩中了剧毒,伤了经脉,后无法练气,武学修为大打折扣。幸而性情豁达,转而以萧家长子和家主身份操持萧家产业,也算颇有成就,只是离武学江湖稍有些远了。

萧家二子萧廷莫,应是萧家除了家主萧风之外军功最多的功臣了,在军中颇有声望,但不幸在著名的南境反击战中英勇阵亡。拒边境将士描述,萧廷莫以父亲萧风为荣,毕生所求就是“马革裹尸”,虽英年早逝,但也是遂了他的心愿。

萧家四子萧廷佑,也就是萧阑生父,是萧家另类,虽然武学成就一般,但是他是萧家四子中的天才,而且是才华横溢的通才,文学、药学、兵器、机巧,甚至天文地理无一不精,堪称萧家最强大脑。据说,萧廷佑的武学平平,是他自己不感兴趣,主动放弃的,不是能力问题。他尤其对父亲所创武学里面的气学分支不屑深研,他认为气学是个体的修炼,他更想获得掌控全局的技能。

萧家四子手足情深,尤其长子萧廷律,品行端正,长兄如父,对兄弟几人爱护有加,尤其三子萧廷恩与长兄关系最好,视其为楷模,偏偏大哥因自己和二哥险些残废,且误了终身的武学修为,萧廷恩一直愧疚于心,很少回乡,虽居宫中要职,生活却坚持清苦,皇帝所有恩赐,必定悉数全部寄回余州交由兄长保管。

至于孙辈,余州萧氏就太过冷清了。长子萧廷律和三子萧廷恩均无子嗣,萧廷律早年有子可惜早夭,后经脉受损再无后继,萧廷恩奉旨进宫任职至今未婚,自然无子嗣。二子萧廷莫育有一独女,名唤萧若云,因萧廷莫死后其夫人过于悲伤,大病一场次年随夫去了,孤苦可怜,萧廷莫生前上司镇南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