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闻道先生的遗作(1 / 3)

七月初一,大吉之日,护国公府刚进门的新娘子,引火烧身,不仅是丢了盖头,还被泼了水;盛京城里颇有名气的说书先生,死在自家茶馆的桌案之上,突然暴毙,七窍流血,死相怖人。

听说这大吉之日是钦天监,久不出山的老司正亲自测算出来的,也有人说是贤太妃娘娘为了护国公府的昌运亲自择选的。呵,人算不如天算,一个往日里从不为大梁国祈福的老太妃,果然是没有太后娘娘那般的宅心仁厚,与佛有缘呐,看看选的这哪是什么大吉之日,明明是大凶之兆嘛!

不过百姓会这么想也是有缘由的,毕竟璟帝当年登基时,两后之争可是极为激烈的,护国公府派的死死咬着贤太妃乃璟帝生母这一点,而站在舒太后当时支持淑妃的一派人马则是高举先帝遗诏说事。

淑妃不争不抢,一言不发就带着自己的人去守皇陵了,也不知是怎么回事,淑妃去皇陵的第一天,远在西南的几方城池,那些已经旱灾多年久不得雨的地方,似是突然天降福祉,整整下了三天三夜的大雨,万物复苏。此后西南百姓纷纷上书京城,感念太后和新帝的恩泽,恭祝大梁未来的日子能一直这般风调雨顺。

也正因如此,待淑妃再度回宫的时候,一切早以尘埃落定,她便是民之所向的太后娘娘了。

眼下已经到了傍晚用膳的时间,可闻道茶馆外头依旧是驻足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人,老百姓白日里听唢呐迎响炮,夜里是来看热闹解迷案的,一个个都伸长了脑袋想要探个究竟。

毕竟是连京兆府衙门还有郁大人都被惊动了,看来这闻道先生不仅是死得离奇,背后许是还大有文章呢!这般想来,围观的众人就更加好奇了。

“这位公子,这里头是发生了什么事吗?怎么大家都围在这里啊?”

“我劝姑娘还是不要再往前看了,今天闻道茶馆里头可是发生命案了!我亲眼所见的,暴毙而亡,不知死因。”

出言问询的女子,头戴轻纱帷帽也遮不住她的满眼惊愕,抬起肤若凝脂的玉手,稍稍撩起眼前的纱幔,似是想要上前又有些踌躇、犹疑。

被问到的男子不过是个闲来无事的读书人,平日里除了应付家里的母老虎,便是还要照顾自家的老母亲,哪里有机会见识到眼前这么个声线柔美,面若桃花的妙龄女子,瞧着衣着打扮加之身边还带着个丫鬟,定是个有身份的千金小姐。

当即便滔滔不绝,犹如倒豆子一般将自己今日的所见所闻全盘说了出来。

“姑娘您是有所不知,这闻道茶馆不止有好茶,更有好听的戏文故事,而闻道先生更是只在每月初一和十五这两日才会亲自上台说戏的大家,他说的故事是一个比一个得精彩,让人久久难以忘怀啊。”

“哦?不知今日这位先生讲了个什么故事?小女子可有这耳福能听上一二?”

姑娘恰到好处的提问,瞬间挑起了男子的兴致,清了清嗓子,“自然,今日闻道先生便是诉说了一对因为受到国恨家仇的阻碍,而未能善终的苦命鸳鸯。”

只轻纱下女子转过身子,正视着他,许是觉得他说的有些意思,眉眼间都透着求知若渴的光芒,在傍晚银色的月色下,更是美上了几分。

男子面上微红,轻咳了一声,继续道,“这故事里的男女主人公一个是大将军的女儿,一个是敌国太子,两国敌对已久,边疆战事不断,大将军也因此是年年出征在外,久久不得回府。这大将军的女儿非常地思念父亲,又感念父亲在沙场上劳苦,一日便偷偷从家里跑了出去。”

“然后呢?然后呢?”男子说着说着,那些个光顾着看热闹,却没能有机会听到闻道先生遗作的老百姓听了,纷纷靠了过来,将男子身边是围了个团团转。

“后来啊,也不知是不是传说中的父女连心,在大将军的女儿连夜赶路,跑死了几匹马赶赴到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