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教学搭档(1 / 2)

姚衣不是刻板拘泥的人,中学时代大部分时间都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可也有过课间交头接耳传纸条的时候。

每回搞小动作被老师发现,听见那句经典台词时,姚衣都曾有勇敢走上讲台的冲动,不过想到严厉的父亲,最后还是从了心。

这一刻,胸前的粉笔印将陈年往事带回姚衣眼前。

这一刻,讲台上仿佛有许多身影重叠!

这一刻,魏老师不再是一个人!

“哗——”

众目睽睽之下,姚衣抽走男生的试卷,大跨步迈向讲台。

魏老师只是习惯性嘴炮,根本没有想过竟会有如此大胆的学生,眼见姚衣气势汹汹走向自己,一时有些慌神,下意识地退了半步,紧张地问道“你,你干什么?”

“我接受你的邀请,上来讲两句,麻烦让让。”姚衣语气平和,像在说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久居高位者,惯于发号施令,未必都有一个眼神就令人战战兢兢的威严,但言行举止总是自然而然有一种令人信服的魅力。

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一种利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影响他人心理的特殊技巧,姚衣认同这种解读,并且有意识地练习过这种技巧。

可怜老魏对此毫无概念,根本挡不住悄然无形的心理影响,脑子还没转过弯,身体就服从了来自外界的指令,乖乖让出讲台。

走下讲台后,他才反应过来刚才发生什么,脸色一变再变,青了又白,一肚子怒火想要往外喷,可这时冲上去纠缠未免太丢人,不如静观其变。

老魏教书十几年,不是没见过学生闹堂,根据他的经验,闹剧收场时,丑角总是学生。

想讲课?

行啊,讲吧。

没上过讲台的人哪里知道讲课的困难?老魏到现在都记得当年自己第一次站上讲台时,看见几十双眼睛盯着自己,紧张得两腿直哆嗦,连话都说不清楚。

再者,讲课跟讲故事不同,哪怕只是讲一个简单浅显的知识点,也需要事先准备,否则老师们何必辛辛苦苦做教案?像这样头脑发热站上讲台的,肯定是自取其辱。

想到这里,老魏心中大定,冷笑一声,抱起膀子站在前排课桌旁,等着看好戏。

学生们也没料到新来的插班生这样胆大包天,真拿补习班老师不当老师,公然抬杠。

讲道理,这种做法有不敬师长的嫌疑,可高三的学生们早就听腻了大道理,正处于中学时代最为压抑的阶段,看见有人做了自己想做又不敢做的事,一下子亢奋起来。

不少人悄悄把手放到桌下鼓掌,先前跟姚衣聊天的男生更是吹口哨起哄,教室里的气氛转瞬间变得活跃,让老魏笑得更加舒心。

要是在学校教室,学生不敢吭声,管你上台讲了什么都不给任何反应,兴许随便讲两句也能糊弄过去,可这里是补习班,没那么严的纪律,台下学生越是起哄,站在上面越是下不来台。

老魏笑呵呵地看着站上台后一言不发的姚衣,觉得这小子多半是紧张到不知道怎么开口,想到闹剧收场后姚衣免不了被其他学生编排调侃,顿时心情大快。

然而,等着看笑话的魏老师注定要失望了。

姚衣并不是紧张忘词,而是在等待合适的时机。

讲课就像演讲,不仅内容重要,展开内容的时机也很重要,观察、调动和利用观众的情绪更为重要。

即使演讲稿背得滚瓜烂熟,上台之后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也未必能赢得掌声,因为观众的掌声是内心共鸣的具现,如果演讲者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怎能获得掌声,怎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所以,许多演讲者上台后往往先从几个诙谐有趣的小故事讲起,不仅可以活跃气氛,还能利用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