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 章米其林的美食侦探(1 / 2)

高洋最近总是有一个想法,想成为一名米其林的兼职美食侦探。

到了9月底,《米其林指南上海2017》终于正式发售了,从此中国大陆也有货真价实的米其林餐厅了。米其林离我们越来越近。

不过平常的老百姓根本就不关心这些,当然高标准的吃货和装b的除外。

《米其林指南》的到来对于大陆食客、老饕、吃货们是一件大事。一大波网友在网上吐槽一争高下,还有的点评网站借此机会造势宣传自己,好不热闹。

当然最在乎的是一些蠢蠢欲动的餐厅。

高洋对《米其林指南上海2017》的第一感受是有点薄。相比之前他看过的京都大阪、东京、香港澳门、新加坡相比入选的餐厅少很多。

上海首刊仅有1家餐厅摘得三星殊荣,7家餐厅获得两星,18家餐厅获得一星,25家成为必比登美食推介餐厅。米其林首次在上海发布的指南出的是保守牌,宁缺毋滥!

这次《米其林指南》中,上海入选的本帮菜不多,可粤菜和西餐的数量却不少,这也成为当地饕客吐槽的一个点。就这一点米其林的工作人员说了一句话很在点上“《米其林指南》尊重本地文化,但绝对是国际化的。”这本书不仅是给当地人看的,更是给全世界饕客看的,选出来的餐厅必须出品稳定。

米其林美食侦探均坚守五大星级评审准则评选餐厅。

五大星级评审准则适用于不同国家与地区的菜肴,包括

1食物及原材料的质量

2准备食物的技巧和口味的融合

3厨师烹调的菜式所流露的个性

4是否物有所值

5以及各种菜肴烹调水平的一致性

《米其林指南》是一套美食验证系统,神秘的美食侦探夜以继日的探访各家餐厅,客观的写下报告。别羡慕美食侦探的工作,他们的压力也蛮大的。

每一位米其林美食侦探都是匿名出行,一年的生活可以用几个数字来概括每年大约要在餐馆吃250顿饭,在酒店和旅馆住150个晚上,要拜访800多个商户,写1100个报告。每年要旅行大约3万公里。

目前,有近百名美食侦探参与这项不同寻常的工作,有男性,也有女性,年龄在40岁左右。他们的时光在路途、餐厅和旅馆中度过,为的是寻找最合适用餐及住宿的地方。

这些美食侦探大多数都在酒店管理类院校学习过,在申请米其林红色指南工作之前在餐饮酒店行业有5至10年的工作经历。应聘者要经历一系列的面试,跟一位资深美食侦探共进午餐,午餐后求职者要写一份“雪亮的眼睛”报告,特别展现他们对细微之处的观察。新录用的美食侦探要开始为期6个月的培训,培训期间,他或者她会学习星级的评定、舒适类别的评定及对其他设施进行评定的标准。在这6个月中,新美食侦探会在资深美食侦探的陪同下试评餐馆,之后才能在自己负责的国家独立执行任务。

《米其林指南》会将“米其林星级评定”授予表现卓越的餐厅。很多食客会因为这些餐厅获得“米其林星级评定”的殊荣而为此长途跋涉去享受一顿出类拔萃的佳肴。

据统计上《米其林指南》餐厅的营业额至少增加百分之三十。

这就意味着一点广告也不用打,你只要获得米其林指南的垂青,就可以大幅度增加餐厅的销售额和名气,关键这名气还是对于全世界的,要知道全世界的米其林追星人绝不在少数。崩管你的胃口合不合人,负责第一遍总是有人来刷。

而在获得“米其林星级评定”殊荣的餐厅中工作是每位厨师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时刻,代表其厨艺得到所有美食侦探的肯定。

特别是一些被评上星的米其林大厨,这就是他们一辈子的资本,你就不用在四处找工作啦,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