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我是个商人(2 / 3)

,讲到了冷战时期的粮食安全计划,食品供给侧改革,从小小的饮食习惯,一直谈到国家战略。

这些新奇的说法,结合身边的小事,以小见大。

法拉比听过还好,但其他的厄罗斯人,哪里懂得这些事情?

之前都以为这是西欧的风俗而已,却没想到背后有这么多故事,大感新奇无比,甚至发出阵阵惊叹。

在网络资讯并不发达的这时代,要追究这些前因后果非常困难,就连场下的好几个英国教授都是闻所未闻。

还大呼涨见识了。

当然也有一些明白人,可现在谋求和平发展,这都无伤大雅了。

相比之前的照本宣科,范阳的演讲有生活,有经历,以小见大,很快就赢得了大部份人的赞同。

台下的几个央视记者,更是感觉捡到宝了,如此生动的演讲,这么年轻的面孔,连连招呼把镜头给稳住了,一帧画面都不能漏掉。

前排第三位,一群人的中间坐着位大领导,他到是一直都没离开,范阳的讲话甚至引起了他很多思考,向身边的人问道“故事讲得很不错嘛,有理有据,这个小伙子是哪里的?”

秘书处的人赶紧去高路那边打听。

很快就回来了“是连云港搞外贸的,姓范,之前的勒索事件他就是当事人。”

台上的演讲还在继续。

范阳开口说道“在规范化养殖过后,又讲到牛肉出口这个方面,目前排名世界第一的牛肉出口大国是巴西,第二位,则是印度。”

“这个印度就比较有意思了,我记得刚到印度的时候,在新德里,你知道一个中国人到了印度,第一个感觉是什么吗?发财了,是真的发财了,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在路上捡到一头牛,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当时给我的震惊是难以表述的,那边的牛就跟狗一样,流浪牛,在街上到处晃悠,没人要,也没人管,只要你愿意就能牵回家。”

台下的英国人笑了,但厄罗斯人哪里听过这种事情?都是竖起耳朵听,在路上能捡到牛?

“很多人不相信了吧,数量多到了什么程度?据统计印度全国有500万头流浪牛,光是首都新德里就超过5万头,泛滥成灾,它们在城市里自由的繁育后代,没人敢杀,也没人敢吃,知道为什么吗?”

“印度人不吃牛肉,却养着世界上最多的牛,杀牛犯法,法律最严苛北方联邦,杀牛会被判终身监禁,贩卖牛肉和运输都会面临高额罚款,牛在印度被尊为神邸,然而值得深思的是,印度却是排名第二的出口大国,牛哪里去了?谁知道呢,但在控制私屠滥宰这方面,印度无疑是最为成功的,从根本的意识形态上就杜绝了。”

引起台下一阵接一阵的哄笑。

然后又讲了澳大利亚的畜牧业,澳大利亚独占一块大陆,他只有外面的一圈能够住人,中间是沙漠和草原,自然放牧就能养活全国的人口,但也曾陷入谷贱伤农的周期性逆增长,国内的牛肉极其廉价,也是导入了食品标准化的概念之后,加入全球冷链,才把畜牧业的产值给搞了起来。

之后谈到到米国畜牧业,曰本和牛,澳洲和牛,选育良种和牛肉分级来提升经济价值。

旁征博引,充分显示了一个实践商人庞大的见闻和知识量,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也讲述不来的。

然而最贱的是,范阳每说到一个地方,自己觉得比较满意的,都会停下来,要求观众们给他一点掌声。

台下的掌声一浪高过一浪,没过一会儿的时间,整个国宾馆的范围都开始沸腾了,原本离场,或者到其他分会场的,也都闻讯赶了过来。

一场精彩的演讲谁愿意错过呢?

尤其是听多了专家学者的照本宣科,一个商人的演讲,结合实践,又极其实用的清新思路,要想遇到可就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