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百炼成钢(2 / 2)

炉子下面还要加入鼓风机。

而这个过程通常会持续两三天的时间,就像用河沙烧玻璃一样,最后烧去杂质,才得到一块海绵状的东西,海绵铁。

但这并不是纯铁,里面还有非常多的杂质,有很多微量元素,例如碳,硫,磷,硅,锰,钨,钒,镍等等化学元素。

其中一些是有利的,而一些是有害的,例如碳元素能增加铁的硬度,镍元素可以抗氧化不会生锈,钨元素能增加刀剑的坚硬和锋利程度。

而磷和硫这两种元素则是有害的,会让铁的表面凹凸不平,形成气泡,所以必须把这些杂质给剔除出去。

就需要反复的加热,捶打,把这里面的杂质给敲打熔炼出去。

这就是锻打的概念。

所谓百炼成钢,百炼钢,就是这么个意思了。

但介于以前的技术低下,所以铁的品质完全无法精确掌控,凑巧这一批矿石含镍或者含钨,这批铁打造出来的兵器,就会格外的出色。

而凑巧另一批矿石,没有这些元素,品质就会低下一等。

所以完全看运气。

到了东汉时期,曹操打制5把百炼钢刀,动用三百多人,花了足足三个多月的时间,号百辟刀,分别名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熊罡,就是用百炼钢的方法造成的,这一批刀的质量就特别好。

而与之对应呢,刘备还造了蜀八剑,名字分别叫东极,西极,南极,北极,不周,方土,波母,编驹,刘备自己用了一把,其他的分别赐给梁王,鲁王,刘婵,诸葛亮,关羽,赵云,张飞,称呼为蜀国八神兵。

其中的七把剑都在战乱中遗失了,唯独赵云剑流传了下来。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专政,她居然是赵云的铁粉,生平最喜欢听赵云的戏,四川有位高官就刻意去挖了赵云的墓,把赵云剑给挖了出来送给慈禧,被慈禧当做宝贝收藏,死后当陪葬品下葬东陵。

1928年,军阀孙殿英盗掘东陵时,又把它给挖了出来。

蜀有八剑,然后东吴方面,孙权也造了吴六剑,白虹,紫电,辟邪,流星,青冥,百里。

然而同台k,蜀八剑和吴六剑,都是被百炼刀一砍就断。

元素的无法精准控制,反而成就了这一时期百炼钢的巅峰,出了很多著名的兵器,像倚天剑,青虹剑,七星宝刀,青龙偃月刀,方天画戟,丈八蛇矛,龙胆亮银枪等等,都是当中的佼佼者。

也可谓满满的中二气息。

而到了近现代呢,钢铁的铸造方法已经非常系统了。

生产流程,也有了很大改变,变得更加系统。

流程的第一步,有两个单位,炼焦厂和烧结厂。

炼焦厂负责把煤炭用闷烧法,加工成焦炭,获得更好的燃烧力。

烧结厂,则负责把采来的铁矿石破碎成渣,得到铁矿砂,但这个时候的铁矿砂,含铁量是很低的,需要进一步加工,把矿砂加入灰石,碳酸钙等助溶剂,烧制成圆球一般的球团矿,或者烧结矿,把生料变成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