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泸州(1 / 2)

旧兰 黑黑的铁锅 2087 字 2020-09-03

泸州有一座城,名为西陆城。地处雪竺山脉的东边,常年秋气环绕,正是天气永来秋的西陆城傍着西陆山,山顶有座雷音寺,寺里有个俊俏的和尚一直在扫地,发根尽褪,眉宇间有些正气,看着约莫二十来岁的样子。

他扫的是藏经殿,有的时候还要抹书架。但是地上真的很干净,没有一丝尘埃。可是他还是一直在扫,乐此不疲。

“普能师弟,方丈叫你去法堂啦!”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僧人恭敬地对着这位小师弟说道。他的年岁看起来不大,烦恼丝稀稀疏疏,佛法也算有些造诣,但远比不上普能。佛家收弟子,都是一代育一代,只看辈分。这个小师弟就是寺里最小的僧人了,也是他们这一代最后一个佛家弟子。或许师叔师伯们之后会再收徒,但那也得等到几年以后了。

普能是个孤儿,老家在泸州南部的一个小镇,八年前被寺里的悲洪大师带回寺里。

佛家收徒最讲究一个缘分,八年前普能十二岁,不偷不抢,以采药为生,虽然吃不饱穿不暖,好歹能活下去。悲洪大师去泸州云游时,恰好碰到他采药遇险,出家人以慈悲为怀,自然不会见死不救,替他解了围,结果普能不说自己现在没有什么可以报答他的,等到以后若有所为,必定报答救命之恩。这在佛法里就叫许愿,与悲洪大师结了一份大缘。

于是悲洪带他回寺,果然,普能天赋异禀,对佛法的领悟力极强,短短七年时间就悟得佛法,烦恼丝尽落,正式成为佛家人。

佛家目前普遍知晓的有七个境界结发僧、扫地僧、悟道僧、持经僧、菩提僧、菩萨、王佛。

所谓结发僧就是有佛家之缘,但无佛法之深。这些结发僧需要参悟佛经,每有所悟,佛法便精深一些,则发丝褪下。等到烦恼丝落光,自然也就是真正的佛家弟子了。

普能恭谦地施了一礼,那中年僧人赶忙回应。

“师弟可别折煞我了,你佛法比我精深不知多少,以后可能成就菩萨位果,我可不敢守这一礼。你还是快去见方丈吧。”

“师兄客气了,我这就去。还有以后的事谁也说不准的,师兄可别捧杀我。”普能微微笑道,颇有些无奈的意味。

普能手持念珠,心中默默想着方丈的意思。

来到法堂,看见了那个长眉僧人。长眉僧人法号悲石,是悲洪大师的师兄,也是佛家的老大哥。

悲石坐在蒲团上,诵着佛经,声音渺渺。普能恭敬之际的行了一礼。

“方丈,不知您叫我来有什么事?”

“呵呵,先坐吧,”悲石指着身边的一块蒲团,继续说道“猜到了吧,就是之前跟你说过的脚行僧的事。这一代也就你的希望最大,能担任这一代的脚行僧。其他的我们这些老和尚都不怎么看好。“悲石慈眉善目,念珠转个不停,偏偏给人一种缓慢的感觉。

即便是普能这样的性子,也不禁有些紧张。

脚行僧,一代一人,职责是外传佛法,内积功德。就是说,普能一旦成为正式的脚行僧,就得离开雷音寺,行走世间,对外传播佛法,对内为佛家积累功德。但是一代只能有一个人,自然不是这么简单。

成为脚行僧后不得再参悟佛法,这里的不能参悟佛法是指不能把佛法里的东西用在自己的修行中,像念经静心、传法他人还是可以的。但是只能念,不能悟,一旦破戒,终生修为不得寸进。

但是脚行僧行走时,传法时,结缘时,无时无刻不在悟。

而且,脚行僧是真正的可以望到更高地方的僧人。现在的悲石,望天花板看,只能看到王佛的威容,却看不到浮屠塔尖。

但是脚行僧可以,虽然艰险重重,好歹有希望了不是。因此普能很激动,经过八年的修行,他很明白王佛有多么的伟岸,佛法多么的广博。

“明天你点了眉心痣,就直接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