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本初别浪(1 / 2)

既然要投靠,自然是要纳投名状的。

于是鲍信劝袁绍趁着董卓立足不稳之际,强行袭杀董卓。

“董卓如今手握重兵,肯定心怀不轨,我们如不趁机动手,日后必然吃亏,趁他刚到京都,士卒疲惫,我们对他发动袭击,一定可以擒拿董卓。”

由此也可看出这个鲍信不是一般人,因为他的提议忒特娘的正确了,董卓当时进洛阳的时候,只带了三千兵马。压根不够袁绍削的。

而董卓之所以只带来了三千兵马,完全是因为没料到何进会死,大汉会乱。作为地方大佬的他,即便是受召进洛阳,那也不能带太多兵马。

不然都走不到洛阳,就被何进给弄死了!

可是现在何进死了!董卓突然发现自己大意了,人特娘的带少了!估计当时内心也是慌得一匹。

但袁绍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没同意鲍信的建议。

估计是想和董卓一起搞搞基,一起把持朝政。咳咳咳!匡扶汉室!

然后就看见董卓勾搭上了何进的死忠——吴匡。拉着小手送温暖“吴匡啊!你看你老大之所以会死,都是被他弟弟何苗给坑死的。你不报仇?”

吴匡登时脑子就热了,直接带兵攻杀何苗于朱雀阙下。

于是董卓就把何苗的军队都吞了,吴匡也被收入麾下。

鲍信一看,卧槽,驴蛋蛋的。竖子不足与谋。

于是带兵屁颠屁颠跑了,直接回老家,征召了士兵两万人,骑兵七百人,运载粮草物资的车辆五千多辆。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

果然,没过多久,袁绍和董卓就搞基不成反被草了,

因为董卓有了兵马之后,说话的嗓音就大了!格外的大!

为了掌控朝堂,董卓直接无师自通——瞎几把乱认亲戚术!

表示我董卓和长乐太后——董太后,也就是何太后的婆婆是同族之人。

所以准备废除小皇帝刘辩,立被董太后抚养长大的刘协为皇帝。

可实际上,董卓和董太后虽然都姓董,但压根一点关系都没有,

董太后是河北人,董卓是陇西临洮人。两个人隔了大半个中国。不可能有什么亲戚关系。

董卓这么做,是为了拉拢董太后的董家。

而这个举动,彻底的打乱了袁绍,或者说是老袁家的谋划。

要知道老袁家是要拥立小皇帝刘辩的。董卓这么搞,之前的努力和投资不是都白费了吗?

于是袁绍和董卓就直接掐吧起来了。

可惜这个时候,董卓已经把自己的大部分军队带进了洛阳,又稳定了朝堂局势。

袁绍已经不是对手。只得后脚跟打屁股蛋子跑路,直接跑回了冀州渤海郡。

这就给了董卓秀微操的机会,一方面任命袁绍为勃海太守,赐爵位为邟乡侯。

表示只要你乖,老子给你买条街!

一方面开始大肆任命名士和党人做官,其中就有死扑街孔伷、蔡文姬的老子蔡邕,以及如今的冀州刺史韩馥。

而冀州刺史——韩馥,就是用来禁锢、监视袁绍的。

可这么安排,袁绍能愿意吗?

指定不能啊!一个渤海郡就把老子打发了。做梦呢!老子要的是星辰大海!咳咳!是匡扶汉室!

于是在董卓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立刘协为帝,并以何太后和刘辩毒死之后。

朝中的矛盾终于达到了顶点,引起了官僚士大夫的愤恨,董卓所任命的关东牧守也都反对他。

在渤海的袁绍一下子就成了最有号召力的人物。

这不仅因为他的家世地位,还因为他有诛灭宦官之功和不与董卓合作的举动。

冀州牧韩馥一开始担心袁绍起兵,故派遣几个部郡从事驻勃海郡监视,限制袁绍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