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 大司马刘玄(1 / 2)

汉承秦制,依然设置相国、丞相,同时丞相依然是相国的副手。

一直到了汉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后来又把大去掉了。名为司徒。位列三公之一。

这段时间有300多年,是历史上丞相这一官职设置最久的时期。

自西汉汉哀帝至现在的这二百余年间,大汉是不设丞相的。

而相国之位因为属于人臣之极,比较受皇帝忌讳。早在西汉时期的吕雉侄子吕产担任相国之后。直到东汉中期,一直无人担任相国职务。

董卓估计当时入洛阳之后,觉得自己牛叉到爆了,所以才给自己搞了一个相国的职位。

而董卓死后,王允掌权,王允的官职则是司徒!与太尉、司空合称为三公。也就是以前的丞相,国相的副手。

估计也就是王允掌权的时间太短,没有来得及生出多少野心,所以也就没有给自己再改官职。

要不然王允只凭司徒的官职,是压不住那些官员的,比如说同级的太尉、司空。

而且最重要的是,司徒负责的是民事,不是管军队的。

其日常工作有为移民垦荒,招抚安置流民,以鱼鳞图册、黄册为根据,抑制豪民兼并

以限田裁异端之民以树艺课农官以草地养马放牧以电种召佃尽地利

对多年积欠赔累可根据情况给予蠲免根据各省收支情况,调剂余缺差役的减轻免复对灾区贫老的抚恤救济,对有功人的赏赐

权量市籴,评估物价征收山泽坡池、关市、坑冶之税赡军输,督漕运,赡及转输屯种,开中以实边。

和百官俸禄支给定期编造户口册籍,调整户等,了解人口及土地增减变化对隐匿户口,侵吞土地等不法行为及时给予制止、纠正。

这么一个彻头彻尾的民事官,手里面还没有兵马,王允翻车几乎是注定的。就算这次刘玄没有攻破长安。用不了几年,王允也会在朝堂的争斗之中落败。

而现在,刘玄攻入长安,想要更好的把持朝政,自然而然的要给自己搞一个高出百官一筹的官职。

再用相国,难免有些拾人牙慧的意思,而且上一任相国董卓死的老惨了,刘玄心里也挺膈应的。

于是乎,便搬出了大司马这个消失在历史长河的官职。

与相国相同,大司马也起源于先秦时期,是从先秦时期一直到大汉时期对中央政府中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的称呼。

当然,大汉目前的武职最高者,乃是太尉。可是就如同丞相改为大司徒,又降为司徒一样,太尉就是大司马改过来的。

刘玄想要超脱百官之上,自然不可能当太尉,而且目前太尉的位置上是有人的。所以刘玄把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大司马给复活了过来。

大司马最早可以追溯到唐虞商周时代,那个时期武事则以大司马掌之,而在平常则仍置大司马以备不虞,负责日常的军事行政事务。

如黄帝时大司马容光,西周大司马姜子牙吕尚、姜尚,齐国大司马田穰苴司马穰苴。

晋干宝《搜神记》卷四:“周文王以太公望为灌坛令。期年,风不鸣条。文王梦一妇人…文王觉,召姜太公问之。是日果有疾雨暴风,从太公邑外而过。文王乃拜太公为大司马。“

《春秋运斗枢》称:“黄帝与大司马容光观,凤凰衔图置黄帝前黄帝得龙图。“

等到了秦代,则在中央政府中设立太尉,不置大司马。

秦王政登基后,改设三公九卿。三公即为丞相、御史大夫、及太尉,分别为辅政,监察及治军领兵。

但秦朝并没有设置太尉的具体人选,也就是形同虚设。

秦朝灭亡之后,楚汉争霸,西楚霸王项羽封龙且为大司马。

龙且是项羽手下第一猛将,与季布、钟离昧、英布等人为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