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博平城(1 / 2)

兖州,东郡,博平城外

汉廷大军的营地并没有设置在博平县城内,反而是设在的博平县城之外。

虽然冷兵器时代扎营在城内城外都很常见。

不过明显是驻扎在城内更加的舒服一些。

此番汉军还是驻扎于城外的军营中。

这是皇甫嵩亲自下的命令,因为他不想要让大军侵犯博平城内百姓的生活。

按理说皇甫嵩为东郡百姓驱赶黄巾立下了大功,驻军城内不算是什么。

但是皇甫嵩还是坚持了原则。

这也是皇甫嵩到那里都是十分得到百姓爱戴的一大原因。

东郡已定,皇甫嵩暂时没有继续行动。

命令三军停驻于博平城外,静静等待朝中旨意。

朝廷可能下达的旨意无非有两大方向。

一为南下去讨伐南方的残余黄巾军,当然这个旨意的可能性不大。

二为北上冀州,和冀州的汉廷大军汇合围剿张角。

这也是最朝廷最可能下达的旨令。

谁都知道,张角才是真正的心腹之患,只要张角一日不死,黄巾起义一日就不会听。

如今东郡残余黄巾军虽然还是有一些,但是早就已经掀不起来什么风浪。

陆天也很清楚这一点,知道接下去的大战也是很快的。

忙里偷闲,陆天在自己的营账内和戏志才一边交谈着最近听来的闲情疑问的,一边对饮。

帐外的士兵则正在劳作,一片喧闹声传来,却是在挖掘壕沟,修建栅栏。

来到博平城已经有了数日,虽然营帐早就已经搭建好了,但是这些扎营住寨的细节工作还是要做好的。

扎营驻寨十分的有讲究,关乎于士兵的休息和安全。

大凡干燥的高地,避开潮湿的洼地。

重视向阳,避开向阴。

靠近水草,军需充足。

如此,将士百病不生,就有了胜利的保证。

陆天一向看重细节,也让自己麾下的士兵要注意细节。

就算在博平城不会久留,但驻扎的营区也要认真搭建,不得敷衍了事。

外边的壕沟再挖得宽点、深点,栅墙搭得高点、坚固点,望楼等物也都要建起。

不久的功夫,有饭香飘入帐内,陆天知道的却是中军的伙夫已做好了饭。

推开营帐的帘幕,发现外面时间已经来到了傍晚时分。

暮色已经深邃,眼看着西边的斜日就快要落上。

夕阳洒落,将帐外士兵的甲胄都染上了一片的昏黄。

不久就有亲卫将陆天早就吩咐好的酒菜送来,都是一些普通的肉食。

有酒有菜,算是在这军中难得的休息好时光。

身边又有着戏志才作陪,实在是让陆天心情舒畅。

半醉间,却是聊到东郡之中的名士。

陆天突然想到了东郡的东武阳县中的一名名士。

不是别人,正是东汉末年吕布帐下首席谋士陈宫。

陈宫正是东郡的东武阳县人。

于是随口闲聊说道:“对了,志才,你可听说过东郡陈宫此人?”

兖州东郡虽然大,但是名士并不多。

不如颍川郡那般群星璀璨,人才济济。

陈宫算是东郡少数拿的出手的名士了。

对于东汉的士人来说,地域观念极为的重要,

看重的是郡望,像是荀家在颍川,拥有的声望是相当高大的。

但是在其他地方,就没有他们的原籍那么好使了。

虽然这两郡各自看不大上对方,但是陈宫的名号戏志才还是听说的。

当即戏志才笑言:“陈宫?我也听说过此人的。

此人乃是东郡东武阳县名士,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