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一场雪(2 / 3)

再所不惜。

这段时间,长孙云已充分感受到了李旦的神奇,从纸到桌椅,无不让长孙云感到惊异叹服,而且,这些公子制作出来的东西现在已经在长安流传开来,作为出处的长孙家早就瞄准机会狠赚了一笔。

目前看来,还将来会是一个长久的生意,当初公子在知道了事情的原因后,提出商标的做法,更是让长安流行了一句话,长孙出品,必属精品,虽然市场上早就有了仿制的东西出现,但对长孙家的买卖却一点都没有任何影响,人们仍然只相信长孙家,完全突出了商标的商业价值。这更是让长孙云佩服得五体投地,甚至于崇敬不已。

交给管家的绢布上的清单,有李旦觉得可以找到的东西,因为现在唐朝市面中出现的东西市商人中,有不少自西而来的域外商人,有些东西说不定这些商人真的见过,甚至可能这些商人家乡就有的东西,只是唐朝这个大地上没人知道而已。

清单中有白叠子,也就是棉花;有花生;有土豆等。如果能找到这些东西,明年的冬天李旦就不用这么难过了,有了棉花种子自己就能种出棉花,正处西北的长安也是可以种出这种东西的,种出来后自己可以做成棉被和棉衣,自己也能过一个暖和的冬天了,不用像寒号鸟一样的缩在家里烤着木炭,还要时间防着一氧化碳中毒,深怕自己哪一天睡梦中就去见了阎王爷了。希望能找到吧,李旦在心里这样期望。

忽然间,李旦想去工坊那边去看看。看看这么冷的天气里,工坊那边情况怎么样了。前段时间天气低至零下后,李旦就让人停了造纸坊,让人在这么底的气温下还将工匠的手泡在水里,李旦做不出来也放心不下,生怕冻坏了哪个人,现在家里工匠因一系列东西的制作过程中用顺手了,李旦也不想换人了,更懒得再去找人挑人。

转过十多分种的回廊,来到别院西北角的工匠区域。这里工匠们虽然已经停了造纸,但一些家具什么的可以在屋内制作出来的东西,仍然在不停的制作中。

李旦找到了工匠头老王头,这个老王头已经在家里呆了四十多年了,现在孙子儿子也跟着他一起学了木匠,也在家里的工枋内做工。找到老王头的时候,他正常指挥着孙子做一把太师椅,当然这种太师椅也是李旦给出的图纸。

“少爷,您怎么来了,是有什么东西需要做吗?我这就给你做。”老王头见了李旦急忙站起身来见礼。

李旦摇了摇手,止住了老王头的行礼。“做一个小东西,这是图纸。”李旦递给老王头一张图纸,是曲辕犁。

“这个不急,是一种家具,只要在春耕前做出来就行,不用赶工期。”老王头接过图纸,照旧没有尺寸,只是给了一个立体图,老王头早就已经习惯了李旦的这种画图方式。

低下头看着这张图纸,一会,老王头抬头惊异的看着李旦,“少爷,这是犁?怎么是弯的?单驾的?”老王头不愧是老木匠,一照眼便认出是一种农具,且照样式判断出用处,根据经验作出单人操作的揣测。

“是的,我根据汉时古本改良后设计出来的,你把他做出来,争取明年春耕能用到,这样的话也省了不少人工,庄子上的人也不用那么累,效率也比现在所用的双牛犁会好用得多,单牛就可以了。”老王听李旦说完,手不禁激动得抖了起来,作为农民的老王头,家里也租了十亩左右的田地自己耕种,见到这种犁如何能忍耐得住不激动呢。而且,少爷将如此重要的工具交给他制作,也代表着主家的信任。

其实,李旦并没有想太多,这种犁在前世,千年后的现代,再就被机械耕田所代替,并不明白这种划时代的农具的出现意味着什么?再说了,老王头作为卖身至长孙家的人,也不怕他泄漏出去。

旁边忽然伸过一支手,春葱般手从老王头手上夺去,是跟过来找李旦的苹儿在身后听到他们间的谈话,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