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二十六章 下聘(2 / 3)

事。我知道你一向对事物,有别样的看法,所以,才在今天咨询于你,我要知道原因。”

“我相信,对于这件事,陛下一定私下里跟我父亲他们也提过,不知,他们是如何跟陛下说的?”

“不就是什么劳民伤财之类的话,除了这个,也讲不出什么来了。”说起这个,李世民有点气愤似地吐出一口郁气。

“陛下想亲征高丽,应该也是想证明什么吧,但实在犯不着啊。现在陛下治理下的大唐,已有了盛世的景象,如今正是发展自身的好时机,却不知陛下为何在这个时间里,重提征高丽一事?”

“你可能不知,朕曾经也经历过前隋对于高丽的惨景,就曾经发下过誓言,如果有机会,一定要让高丽血债血偿。如今四海升平,正好腾出手来,完成那个承诺。”

借口,这一切都是借口。前隋征高丽的时候,您才几岁呀,现在就惦记着,那也太早熟了些。

“如果陛下实在是想征高丽,有几点,淹要说下。如果陛下能够做到,这个高丽是征得的,如果不能,我还是劝陛下放弃征高丽的心思。”

“哦,但说无妨。”

“一,陛下到了前线,不可过多的干涉将军们的安排。二、不可太劳民伤财;三、对于北方的其它部族,需要防范其断我朝大军后路。这三点,是淹所能想到的。”

“怎么,是看不起朕带兵打仗的能力?想我当初,也是三军的统帅,南征北战,亲历的战阵已不少。对于高丽,我并不担心会不会成功,那是必然的结果。难道你是不看好?”

听到长孙淹的质疑,李世民眼睛已经瞪了起来,直直的看着长孙淹。

“陛下,不要这样的看着我,淹一向是实话实说,如果陛下能收起想快速而决的心,那淹担心就显得很是多余,但我看,陛下一定会有些急进的想法吧。”

对于李世民的瞪眼,长孙淹选择了无视。

“高丽弹丸之国,我大唐堂堂王师,岂不是速战速决,那更待如何?”

“陛下,高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弱鸡,大唐也没有您想像中的那么强。高丽的征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陛下需要想到,高丽现在虽然因为内斗,显得有些孱弱,但一旦有了大唐的威胁,会马上停止内斗,变得一齐对外,几十万军队,不是小数。再一个,天气,如果我是高丽,我一定会将战事,拖到冬天里去,那时候,我大唐军粮供给,将会更难,因为深入高丽腹地,供给线将会很是脆弱,如果一旦被北方的其它部族切断粮道,则大军危矣。”

“北方部族有那么大的胆子,会对我大唐出手?”

“这个不是会不会,而是一定会。北方的部族都是些原始人,如果给他足够的利益,他们不会吝啬一些人命。在那个地方,人命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一切都可能拿东西换取。如果陛下想对高丽用兵,需要先对这些部族用兵,除掉有可能存在的威胁,方可以与高丽对战。”

“朕不知道你为何一再的提到北方部族,但我会好好思量一下的。”

李世民对于长孙淹所提的北方部族会插手,断大唐后路粮道的想法,不以为然。自万国来朝后,无疑使得李世民已经有些飘了,怪不得,在前世记载里,李世民被北方的那些部族给坑了一把,弄得损兵折将,无功而返。

三征高丽均以失败告终,只得再次退回对峙,可能这也是李世民一生的遗憾。如今长孙淹来到大唐这个时代,能提出来的问题点,自然会提出,至于李世民会不会听,那就不是他长孙淹能够左右得了的了。

再聊了些日常,告诫了下长孙淹成婚后,要好好对待高阳,李世民便回返了皇宫去了。

看着李世民车驾的背影,长孙淹有点忧心了起来,看这位陛下的脸色,并没有把他说的那些话放在心上,不知这是好还是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