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河北大乱生(2 / 2)

大唐武皇 门前梧桐 2758 字 2020-11-03

禄山那一次造过反,这些加急塘报不会是汝搞得鬼吧?”

杨国忠又被骂了一个狗血淋头,谁叫杨国忠他们编排安禄山造反,现在狼来了,天子却不信了。

两天后,太原官员上书奏报安禄山造反的奏章到了,未几,河南尹达奚珣也上书言安禄山造反,而京城官员也都上书言安禄山造反,请求天子发兵镇压,李隆基这才不得不信。

九月十六,李隆基在确定安禄山造反后,一时间慌了神,于是召集太子李亨和宰相杨国忠、韦见素等人商议对策。

杨国忠道“造逆者只不过是安禄山一人而已,其余诸将定是被迫胁从,此非众人之愿。”他以为等将士们回过神来了,自然不会拥护安禄山了。

这话说的李亨心中不由得腹诽到道“安禄山打着清君侧的旗号造反,你怎么不说把自己给砍了,然后河北可传檄而定呢?”虽然杨国忠在一本正经地胡说,但架不住有人信啊,而且相信的人还是拍板决策的天子。

李亨也不得不建议道“有备方使无患,儿臣请大人派遣禁军将领募大兵以为之备。”

于是李隆基便让特进毕思深到东京、金吾卫大将军程千里到河东募兵。

恰逢封常清到朝中述职,李隆基详问安禄山叛乱事宜,封常清答道,“今天下太平日久,故人皆望风而逃。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诣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棰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献阙下。”李隆基大悦,于是边加封为范阳、卢龙节度使,到陕东募兵,布置洛阳防务。

此般局势下,李隆基也不得不对人事进行一些调整,便把但任节度使的文臣都调进京,把可平叛的武将安排为节度使。以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另立河南节度使,以卫尉张介然为节度使,驻扎在陈留。在安禄山所经各州郡设立防御使,以阻挡安禄山南进的脚步。又以六皇子荣王李琬为大元帅,高仙芝为副,在长安募兵十一万人,不过都是市井子弟,不习军阵。高仙芝用禁军飞骑,彍骑及在京的边兵以老带新,共带领五万兵马发兵陕州。不过安禄山的叛乱,让李隆基不在信任边将,他让身边的宦官边诚令做监军。

安禄山攻陷河北之后,便马不停蹄地挥师南下河南,并从滑州灵昌县度过黄河。这时,河南陈留的官员大量逃走,河南节度使张介然刚到陈留上任,却根本找不到下属,孤身一人难以组织防务。转眼间安禄山便已打到陈留,又因为陈留太守郭纳献城投降,张介然便稀里糊涂的成了俘虏。安禄山辄斩杀张介然,安排李庭望为河南节度使,便率军向西急攻荥阳。

荥阳是洛阳的门户,虎牢关就在荥阳。只要攻下荥阳,洛阳就暴露在了他的渔阳铁蹄之下。一时间箭矢如雨,飞石如蝗,不消半天,荥阳便被攻破,荥阳太守崔无波被俘杀。攻破荥阳后安禄山又让武令珣守荥阳,再次率军进攻洛阳。

在洛阳,封常清刚刚完成士兵的招募,还没有开始训练,洛阳的防务也没有布置好,安禄山的铁骑便已经出现在洛阳城下。况且封常清也没有料到张介然未拖延半刻便被俘虏,更未料到安禄山会这般迅速,安禄山势如疾风般的动作让封常清阵脚大乱,连续五败后退往陕州与高仙芝合兵,由是安禄山兵据洛阳。

安禄山又奋力向西进军,高仙芝、封常清认真考虑局势之后,认为所领皆是新兵,陕州难以防守,便退往潼关依险而守。安禄山兵攻潼关,被高仙芝击退,安禄山使其将崔乾佑屯兵陕州防守,安禄山便跑到洛阳谋划称帝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