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平等(1 / 2)

能量百分百 安馨家园 2490 字 2021-11-04

永远不要自视其低,矮人一头。谦卑并不适合每一个人。就如同“三思而后行”一样,这句话并不可作为每一个人的做事格言。懦弱谨慎者,不用三思,而应立刻采取行动,怕勇气过不了多久就消失,错失良机。莽撞激进者,则要三思而后行,以防失策,考虑不周。谦卑就是退让,习惯性退让,会让人的性格懦弱,降低自信,从而自卑,建立不起平等意识。也容易被人欺负,损害自己的合法利益。性格懦弱的人,本不适合谦卑。

宇宙创造万物,没有赋予哪一种特权。就像阳光,不偏不倚。万物平等,不分贵贱。生物链是个圆,无始无终。除了人,没有任何生物懂得贵贱,明白三六九等,它们只是分工不同。可见,一切的不平等,分贵贱,皆来自于人类的高傲。把人分出三六九等的,从来都不是高尚的人。要么趋炎附势,要么小人得志。用文化来来划分人的等级,就是糟践了文化。用语言来划分,就是侮辱了自己的品行。用行为来彰显等级,就是自取其辱。人,是平等的,生命是平等的。看人有贵贱,只是因为看的人德行太低,认知有误。佛说:众生平等。那是因为佛的德行高尚,心性纯善。有的人说:她贵,他贱。那是因为这样评价的人,德行低下,人性卑微而已。不必争执。苏轼和一僧人客套。苏轼说那个僧人在他眼里,就是一泼屎。僧人却说,苏轼在他眼里就是一尊佛。苏轼因自己学得的俗世的文化而不自知,自己的品行,人性已被自己的粗鄙侮辱了,还反而觉得自己沾了光,非常得意。结果最后苏小妹告诉他:你心中有什么就会看到什么,就会说出什么。口,心之门户。自取其辱而不自知,凭着自己的俗气而去偏看天下人,就会有,在不如自己的人面前,给自己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在超越自己的人面前,却会有卑微的感觉。这种感觉和认知,是错误的。当你内心,有一种万物平等的认知能量后,你才会永远不卑不亢地活着。既不会低看谁,也不会高看谁。既不会低看自己,也不会高看自己。平视,才会走得挺直。平等的心,才会心生怜悯,满怀慈爱。宇宙法则是万物平等,社会不平等,那是因为人的缘故。但是社会终究是人造的,如果人人都有一颗平等的心,迟早这个社会就会趋于平等。平等的社会,必将充满爱与友好。

一些人,坚守自己的本心。坚守自己的思想,他们的精神独立,对社会的认知清晰。对自己的评价得当,他们无论处于什么环境,无论狼狈还是荣耀,都始终保持不卑不亢,不摇不摆的心态。坦坦荡汤,堂堂正正。这种人,心底光明。有些人,容易受环境影响,容易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容易自卑,性格软弱。原因还是因为没有自己独立的能量场,依附外物的思想严重。没有正确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本身底气不足的人,就要修炼自己。有些文化并不适合每个人。这就是孔子因材施教的魅力。软弱的人本身容易退让,那就不要谦卑,要敢于表现自己,肯定自己。你的说话内容要充满力量,否定的词语尽量不用。本身硬气的人,才适合谦卑,因为谦卑的语言和行为,并不会折损他的气场,反而给他增添柔和的亲切光芒。这就好像一直优秀的人偶尔出点小差错,反让人更加喜欢他。但是一直糟糕的人,你再加点差错,那只能让人更加否定你,损害你的自信。

软弱的人不需要谦卑退让,只需要积极争取,积极表现,自己的合法权益要勇于去保护。你需要的是向前进,外露。你的外在行为会带动你的内心,影响你的心境。你的行为积极主动,就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力量,你的内心也会跟着强大。同样,你的内心稳定,勇敢了,你的行为就不会谦卑退让了。平等,就是弱者勇敢往前进一进。强者往后谦卑一点退一退。当然,强者,一般不会退。他只所以是强者,就是因为他不习惯的是谦卑,他习惯的是争强好胜。通过这个道理,你明白了吧!不要谦卑!如果你是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