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之三子传说》圣人篇四(2 / 2)

人潦倒困迫不得志。

后世明朝徐渭徐文长郁抑失意,取此一段,自命“圣人门下走狗”,而后清之扬州八怪之首郑夑亦恒不得志,又自命“青藤门下走狗”。(徐渭又号“青藤道人”)。虽然二士自诩圣人门下,而其后的操守怎比圣人?一个愤懑以石击自己头颅,一个拔扈怪异,失了圣人处困而能“君子自省”的道德。

孔子曾说:“非兽非兕,率彼旷野”。怀疑起自己的道来。

颜回说:“夫子之道盛大,小不堪载”。

圣人释怀,率诸贤周游列国,布经传道,其志弥坚。

孔子布道途中,逢着许多高尚的隐士,晨门者,长沮者,桀溺者,楚狂接舆者等,其才其智俱不弱于孔子,而都选择了隐退,遇着孔子均投以尊敬和劝说:天下之大,哪里有入门;众生昏沌,哪里有津口。圣人不以为然,继续布道,为万民寻找立世立身之本。

圣人最落魄失意时也想过归隐,曾云:“欲居九夷”,“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而最终仍以天下为自任道:“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之徒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乃继续前进,黔首黑面,兀兀穷年,这份锲而不舍的精神足令后人效学。

孔子布道离开齐国时,收起刚洗的米,转身既走,而离开鲁国时犹胜于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三步一回顾,且说:“走慢些,走慢些…”。那是不舍离开自己的故国家园啊。

其实圣人就是平常的凡人啊!

只是他谦卑、好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更胜于常人。

若我们后人也能学习孔子的这些品行,聆听圣人教诲,于一生中所得到的一定是难能可贵的财富。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吾信斯言,为之记。

****** ******

附一、

在本文中不谈及基督教和***教,实在是因为两教与三家没有可比性,不过是地方小教(尽管国家多,但那些国家有的还没有我中国一个县城大),不值一谈,

而且仅凭它的什么“主”一人高高在上,其余人等皆蝼蚁

和若不奉此“主”必遭国灭族亡等观点,

就可以看出高低深浅了。

附二、

此文为2011年所写,有些网站盗版,而且收费,实在可笑而又没有办法。

因为在《山海经之三子传说》中有构思“大成府”的故事,所以今日抽空修改了一下,以搏亲和君们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