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篇(1 / 3)

舒服活着 原谅水儿 3785 字 2020-12-08

艾佳他们的童年生活应该是现在孩子们羡慕的童年。

时光回到四十年前(1977年),那个年代照相机的使用没有这么广泛。能照几张相是很奢侈的,然而却因为如此,吴波和艾佳居住的旧日本楼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深深的印刻在他们的心里……

他们读小学时因为教室不够用,学生们实行一周一轮换的上课模式,这周上午上课,下午休息,下周下午上课,上午休息。所以他们的童年有大量的时间出去玩耍。女生玩打口袋、打羽毛球、欻嘎拉哈、跳格子、有的时候凑在一起,跳皮筋儿。那个时候艾佳记得皮筋儿都是自己做的。是爸爸妈妈从单位拿回来的那种用破的软胶皮手套。胶皮手套剪成宽窄一致的那种细条,一直剪不让它断开,细长细长的,有的是几根接在一起,然后绕在两个树上。没有人给抻绳的时候,自己也可以跳。男生玩弹玻璃球、踢盒子、摔瓦罐、打纸壳啪叽、扇火柴皮,淘气的男孩子上树抓鸟、马路上憋河、山脚下烧蚂蚱吃。

艾佳小的时候很喜欢听广播,印象最深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少儿节目“小喇叭”。每天艾佳都准时守候在半导体前,听那里传出“嗒滴嗒,嗒滴嗒,嗒滴嗒滴嗒!小喇叭开始广播啦!”然后就有一个叫孙敬修的爷爷讲《西游记》的故事。吴波对此印象更深刻,因为夏天打开窗子总能蹭着听见。

中午放学的时候,艾佳就跑回她家对面楼的姥姥家,在姥姥家吃中午饭,吃完饭十二点半就开始围着收音机听小说,当时听袁阔成先生讲的小说《三国演义》、刘兰芳先生讲的小说《杨家将》,听得上瘾啊!那时候学校是下午一点上课,艾佳几乎都是差五分钟开始往学校跑。从姥姥家跑出来路过每家门口的时候都能连续听到评书,如果怕迟到提前出来了,在去学校的路上也能听个大概。

学校放学的时候,有学习小组,就是家附近几个小孩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艾佳跟楼上的吴波。斜对楼上的宋旭,还有后边楼叫“小豆”的女孩,几个小朋友是一个学习小组的。轮流到小朋友家去写作业。那个时候大人上班忙,根本不管孩子们。大家到一起,好像也没正经写作业,就打打闹闹来着,男孩儿喜欢恶作剧,抓个毛毛虫放在女孩儿文具盒里吓唬人是常有的事。他们有的时候也欺负艾佳,艾佳气急眼了,也跟他们男孩子打架。现在想起来,都是很开心的事儿。

所有的儿时游戏艾佳玩得最好的就是滚铁圈。用一个铁圈和一个炉钩子,立起来铁圈在炉钩子里面儿滚动,用炉钩子扶着它向前滚动,艾佳在后面快跑,绕着艾佳家后面的马路和姥姥家后面的马路跑上好多圈儿。这种游戏,其实无形中锻炼了艾佳的身体。那时候艾佳身轻如燕,跳皮筋能跳到一人高。踢毽子也能踢上百个。父母下班做晚饭的时候,小朋友就在房后的小马路上玩打羽毛球等一些游戏!晚饭做好后,父母在窗户那儿,扯着脖子喊自己家孩子回家吃饭。可是孩子们玩得正在兴头上的时候,就假装听不见。家长们就提高嗓门使劲喊!一个个比公鸡打鸣还要响亮!

放暑假的时候,艾佳大都会一觉睡到太阳照屁股,树影映到窗户上,有风吹来时,树枝摇曳着,影子挪移着,窗棱上拴着的蝈蝈笼子,笼子里肥嘟嘟的蝈蝈吃饱了,唱着小曲,悠哉悠哉。

北方的深秋是每年的十月中旬,天气虽然晴朗,但没暖气的日子,屋子里很阴冷,北方这样的日子就非常难过了。幸好每家都有一间平房可以烧煤取暖,在炉膛里顺便烧个土豆或者地瓜,外面阴冷的天,坐在土炕上暖暖的,吃着烤土豆或者烤地瓜另有一番情怀。所以“十一”国庆节过后每家每户都开始买煤面儿,之后要打煤坯,留着冬天烧炕用。那个时候,小孩们也是最快乐的人。到星期天的时候(那个年代,每周都会休息一天,星期天休息),赶上天气好的话,家家户户就开始打煤坯,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