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东方魔茶(1 / 2)

回宾馆的路上,赵成材主动问起马蓓蓓,“你觉得如果在汤州开个凉茶店会不会赚钱?”

“百分之一万不会赚钱!”马蓓蓓没有一丝丝的犹豫,直接脱口而出,语气还异常的坚定,“那口味太难喝了,你要是在广州开个这种凉茶店,非得赔死不可。”

“那如果我们进行改良呢?把里面味苦的药用成分去掉,换上大家更能接受的水果,或者……芝士?”赵成材试探性的问道。

“啊?”马蓓蓓的眉毛挑的更高了,“这种四不像谁会喝啊!”

“那如果我再往里面加一些珍珠豆和椰果呢?”赵成材继续问道。

“椰果我知道,但什么是珍珠豆啊?”马蓓蓓反问道。

“珍珠豆就是由蕃薯粉、木薯粉、焦糖混合加工制成的,口感有弹性,你可以理解为能吃的泡泡糖。”赵成材解释的很认真。

但却换来马蓓蓓一个极其鄙夷的白眼。

“我劝你还是算了吧,我敢保证,你这个四不像的东西制作出来,绝对赔钱!”

“你这么肯定吗?”赵成材笑了,他发现但凡是马蓓蓓坚决反对的东西,绝对能够挣大钱。这条他总结出来的理论,已经被侧面验证过很多次了。

前世他第一次喝奶茶的时候,也觉得这玩意儿里面添加的香精太多,太山寨、太没有格调。

既没有咖啡的纯正,又没有朱古力的醇香,还没有碳酸饮料的清冽,总之一句话概括,就是鸡肋中的鸡肋。

但事实却是,在赵成材一系列的白眼和嘲讽中,那个当初在广东江门九中街上新开的名叫“皇茶”的小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席卷了整个广东大地。

之后,在所有人都以为“皇茶”已经是强弩之末时,这个品牌拿到了首轮融资,并且以“喜茶”的身份和全新的lo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不过这一次它的目标不再是广州省内,而是放眼整个华夏大地。

于是乎,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初出茅庐的喜茶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它14年进入佛山,15年进入惠州,15年年底进入深圳,16年首次冲出广东市场,开始在广西境内发展。17年进入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地,把自己的分店开在了华夏最富饶的一片土地上。18年进入北京、天津等地,自此皇城根下也有了他们的分店。

就这样,小小的喜茶如发了疯似得,开始如病毒般在全国扩散开来,而且它同时发展江浙沪和京津冀区域,竟然丝毫不费力,先后在这两个区域站稳了脚跟。

尤其是一向排外的上海人民对喜茶的到来表现的极为热情,甚至有人不惜排队六个小时,也要喝上这杯“东方魔茶”。为此还滋生了众多黄牛,不同于春运期间的火车票黄牛党被中年大叔所垄断,喜茶的黄牛党多数是二十多岁的在校大学生,他们往往在学习之余,通过这种方式给自己赚个零花钱,甚至他们还成立了组织,给自己起了个特别文艺的名字,叫“喜茶代买员”。

此刻的马蓓蓓并不知道喜茶未来的火爆情况,但赵成材却是切身体会过,并至今记忆犹新,迟迟忘不掉。

他之前看春晚小品的时候,一直没办法理解宋丹丹形容的画面到底是什么情况,直到汤州市第一家喜茶体验店开业当天,他才终于茅塞顿开,感同身受。

那家伙……那可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啊……

开业那天,即便是官方已经做足了心理准备和物资准备,但依然无法抵挡汤州市民对喜茶的热爱,现场一度需要民警来维持秩序。仅仅只过了半天时间,体验店里的所有喜茶全部售罄,一杯不剩。

所以,这次千里迢迢的来广州,一方面是考察服装加工场和键鼠套装的供货商情况,另一方面,也是更主要的一方面,则是实地摸一摸喜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