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宗室大会(三)(1 / 2)

宣德大帝 半老夫子 217 字 2021-08-25

听完王彦的汇报,朱瞻基问道“依你看来,铁岭关与抚顺关以北之地能不能进行分封诸王。当年辽王、宁王等诸王的内迁,让我大明彻底失去了对朵颜三卫的控制,辽东如今也是汉胡杂居,错综复杂。

若是还能把诸王沿着关外分封,以诸王之力拱卫我大明的边疆,我大明就能专注于内政,发展民生,让每一个大明百姓都能享受到大明发展的额红利。”

“陛下不可!”

朱瞻基抬头一看,说话的是唐三任,便问道“季重有何高见?”

“臣没有什么高见,不过臣知道,若要将诸王分封塞外,朝廷必须要给诸王配备兵马。这等于是给诸王手里递刀子,大明朝不能再经历一场靖难之役了。”

这话也就唐三任这样的天子心腹之臣敢说,换了别人还真不敢这么吃果果的拿靖难之役打比方。

朱瞻基笑着让唐三任坐下后说道“大明周边有多少藩属国,哪一个藩属国没有兵马,我大明若是担心藩属国就能把大明推翻,大明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大明是否被推翻,不取决于外人,而是取决于你我,我们都能上下一心,大明的强大就会指日可期。若是我们都只顾着自己的私利,损公而肥私,大明活该亡国。”

这话说的有些重,众臣齐齐起身躬身行礼道“陛下如此信重,臣等怎敢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朕只是打个比方而已,诸位爱卿仔细想一想,每个藩王朕就算如汉王一般给他们配三个卫,满打满算也不过一万五千战兵,朝廷若是连一万五千人的反叛都平息不了,那我们这兵还有必要养吗?

至于你们担心的藩王联合起来对付朝廷,真出现如此情况,那就是朝廷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被推翻也是活该。”

唐三任并没有被皇帝说服,还是固执的说道“陛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有些事就必须要防范到前面,有一分的风险,朝廷就应该拿出十分的防范来。

朝廷将藩王戍边,必然不能如在内地一般,不给藩王权力。一旦藩王有了开府,收税的权力,那离脱离朝廷控制也就不远了。”

朱瞻基知道有这样的想法之人不止一个唐三任,只不过其他人没有唐三任跟自己这个皇帝亲近,他们只是不敢发声而已。

这事若是不说透,群臣的心里总是会有一些疙瘩。朱瞻基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季重!各位爱卿,朕有个问题问问大家,诸位觉得是大明的藩王对大明有威胁,还是北方异族对我大明更有威胁?”

这是个不难选择的问题,就相当于自家的财产是让兄弟们抢了去,还是让外人抢了去一样。理智上大家都会觉得若是不可违的时候,还是便宜自家人的好,如后世的那个老太婆般‘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的想法,大明的精英目前还是做不出来的。

可是这是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做出的决定,但凡有办法谁愿意抛家舍业。周忱拱手说道“臣明白陛下把藩王改封到边塞之地的用意,按照陛下继位之前的大明藩王政策,用不了多少年,大明的所有赋税加起来都不够供养藩王的。

现在藩王问题已经露出了苗头,太祖有二十六子,如今分封有传承的还有十九家,这十九家除了宁王被改封海外之外,其他十八家哪一家不是人丁兴旺,为大明生出了多少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太宗有二子已经分封,仁宗有九子还没有分封。越往后藩王就会越多,朝廷拿什么来养这些藩王子弟。

这些藩王宗室子,每生一个朝廷就要给予相应的钱粮、封地。各个藩王的封地税赋如今连供养藩王一家都不够用,更遑论做别的事情。

将藩王分封到分封边塞,给予藩王全权,一方面可以让藩王为大明固守藩篱,另一方面藩王改封之后,内地的封地就能收归国有,这些税收能够为陛下养多少精兵,朝廷只要兵强马壮何惧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