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包工头冯奎(1 / 2)

春雷1979 牛凳 1683 字 2021-03-06

东门中路,南街口的建筑工地。

这是一个去年才开始的老楼翻新工程,一共是三栋老楼翻新的工程量。

这个建筑工地的人数规模在三十人左右。

冯奎是江西人,今年刚刚四十岁,四年前他带着两个堂弟一起从赣州老家乡下,来到深圳讨生活。

他们是庄稼人,也不会什么手艺,所以来到深圳之后,一开始也是一片茫然。

好在改革开放之后,深圳处处都在大搞建设,所以只要肯卖力气,是个人都有活干,都有饭吃。

他们哥三先干了一阵搬运,干装卸,后来又进了工地里当地盘工。

几年里,冯奎带着两个堂弟辗转了不少个工地,摸出了工地里的一些门道,也攒下了不少在建筑工地上的人脉资源。

后来,冯奎发现深圳建筑行业的一个现象,那就是到处都是工地,到处都在搞建设,但处处都缺人手,缺能干活,能吃苦的人。

于是,他灵机一动,从老家陆续组织人手进城,然后从一些相熟的包工头手里,承包点小活。

插播一个p: 完美复刻追书神器旧版本可换源的p咪咪阅读 iiread。

渐渐地,从老家带出来的人越来越多,队伍越发壮大,已然发展成了一支三十人左右的建筑施工队。

虽然冯奎这支施工队没有高精设备,没有技术人才,但胜在干活实在,是一支能承担起基本施工建筑的队伍。

所以,大型的基建项目冯奎承包不了,但是像老屋翻新,外墙粉刷这种技术含量不高的小项目,他们绝对是轻松拿下的。

眼下这三栋老楼的翻新工程,本来不是冯奎承包的。

毕竟这个项目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以冯奎目前的资源人脉,显然是承包不到的。

不过之前那个大承建商觉得这个工程量太小,工期却厂,所以利润偏低,于是转包给了冯奎。

大承建商看不上,但冯奎却格外重视这个翻新项目。

因为这是他成立赣州老乡施工队伍以来,承包得最大的翻新工程了。

所以他几乎每天都呆在工地上,监督着质量的同时,也催着施工进度。

毕竟工程承建经费是已经定好,只有工期越短,冯奎的利润才能越高。

……

中午,临时搭建的工棚里。

地上的藤筐,码放着三十盒还冒着热气儿的盒饭。

韩春雷正向冯奎介绍着他们的盒饭。

工棚里只有一张简易办公桌,还有一张简易折叠床,墙上挂着一个个文件夹,每个文件夹上都贴着标签,倒是井然有序。

这就是冯奎的工程指挥部兼办公室。

当然这个工程指挥部是自封的,这点二三十号人规模的工地,哪里谈得上工程指挥部?

不过工棚门口,冯奎还是很认真地让手下的人,贴上了“工程指挥部”的牌子。

韩春雷从小中见大,从细节中窥全豹。

无论是工棚门口的牌子,还是简陋工棚里的一系列布置,他都能看出来冯奎这人做事板正,心有大志。

再加上他之前找人打听了一番冯奎来深圳的发家史。

综合判断了一下,冯奎也是个容易变通之人。

不过也不奇怪,这个博浪潮头的大时代,只有懂得变通,懂得改变的人,才会获得更多更大的机会!

守旧而不制新的人,才会庸庸碌碌,一成不变

下去。

……

在冯奎眼中,藤筐里的这些,不过就用一次性快餐盒,装了点饭菜,浇了一勺肉汤的盒饭而已。

但眼前这个年轻人,却把一个小小的盒饭,讲出了大道理。

冯奎听完,忍不住发出一声笑来。

对这个盒饭,他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