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府城巨变(上)(1 / 4)

“主公,我舒州军军已经控制府城及其下属同安县各地,各地军府正军及其厢兵各部已经部收编,等待命令进行整编。”袁袭在广明二年正月十八,舒州军入主府城的第二天的军政会议上向薛洋汇报道。

“军政司立即下达命令,将所有原府兵和各地军府在册兵士部收编,由新兵处挑选出合格兵士部分补充进入第二都,剩余以翊卫营为核心组建舒州军第三都。不合格士兵暂时部编入后勤部由陈烨处置。”薛洋想了想道“目前各地驻军之要务在于配合民政司尽快完成接收,务必在短期内达成政令统一,以岳西模式推行州。”

“新的三都该如何分配驻守区域?”袁袭在严明说话之前开口道“军政司的部署是由第一都北上进驻桐城县,防御来自北方的威胁,第二都仍回蒲州,防御来自东面乃至于扬州等地的敌人,第三都和独立营暂住府城等地,为机动兵力,随时增援东北两面。”

“很好,立即下达军令,陆翊在桐城县待一个时期,在北方构建完整的防御工事,至少在民政司将新政推广之前以力抗住来自北方的威胁。”薛洋点了点头道“东面第二都也是如此,我等入主舒州不为一时之权势,而是为了心中为国为民的抱负。所以民政能够实施到哪个地步取决于军队能够为我们多长时间的保障。抚民以静和保境安民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袁袭和陆翊相互点了点头,很显然,作为舒州军最高方略的策划者和执行者,他们深切明白薛洋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好了,到民政了,严先生这边事务千头万绪,尤其是新政推行这一块更是事无巨细。不知先生打算从何处开始着手?”薛洋看着严明道。

“启禀主公,新政之首要在于土地革新,趁着春耕尚未开始,解决掉土地问题就等于消除舒州未来发展之隐患。”严明道“所以臣以为,舒州府及其同安县之要害在于世家大族占据太多土地,而贫者却几无立锥之所。而舒州在百年大乱之中一直偏安一隅,致使外界大量流民进入,愈发加剧了土地矛盾。因此臣以为,该从源头出手,立即查抄近五年内世家大族所有非法所得土地,部分归还原土地持有者,部分分发给其他百姓。”

“那剩余百姓和外来人口该如何处置?”陆翊想了想问道,本来民政事务从袁袭开始基本上军政司及其各军将领很少过问,大家都在避讳这个问题。但是此时所有人却都顾不得了,毕竟薛洋已经说了,舒州各部需要积极配合民政司处理政事。

“按照岳西土地法规定颁布执行,主旨还在于主公所言,尽量分化人口到工商业上。”严明点了点头道“岳西和中原其他地方不同,岳西总人口比起其他地区要多不少。尤其是流民涌入之后,按照刺史府此前的民册登记来看,整个岳西人口在二十万到二十五万之间,这还不算流民数量。按照民政司估计测算,整个舒州人口应该在三十万以上。”

“三十万百姓?”袁袭有些诧异道“那岂不是按照我军选拔的数量来算,我舒州军可以扩充到三万人以上?”

严明白了一眼这个只知道往军方扒菜的家伙,继续道“所以主公,臣已经打算从岳西将尹世恒抽调上来主持土地革新,但是工商事务上还需要主公想想办法。”

薛洋点了点头道“工商上我来想办法,向杰通知吴明,就说明日我在刺史府宴请工商界巨子,商议舒州商贸发展新动向。”薛洋已经想好了要利用舒州工商历来比较繁荣的因素加速和外界的商贸交流,一方面将舒州富余的特产和商品运出去,另外也是加速紧俏品的输入速度。正如袁袭所言,在总人口已经达到三十万以上的情况之下,即使按照盛唐时期,每户抽丁一人,舒州一地足可养军五万以上。这自然这是因为舒州未受到战乱影响,再加上外来流民加速涌入的缘故。

而深层次的原因也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