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文人楷模(1 / 2)

“病已小友才是我们文人墨客的楷模!”

“开了千古之圣法,连孔夫子都要为之慨叹呢!”

“天下文人有救了!”

……

众人无不对刘病已一番赞扬。

刘病已继续说到:“其实……这样的考试不止会让像我等文人墨客拥有成为国之栋梁的机会,还有学武之人。”

刘病已这般说,史高眼前一亮。因为他本身就是想着长大后武夫出身,随着家父的严厉叱责,才逐渐混入文学士子圈儿。就是因为这世道,崇文贬武的不良风气,才让他这么一个喜欢武术的人,有点儿弃武从文。

这是他心中的伤痛啊。

“这样的人才选拔考试自然就分为文考和武考。就算是文考,不但要靠纸面上的策论,还要接受各级父母官的面试辩论,但不论什么考,殿试中选拔出来的名次,取前十名定官职,委以重任。”

“好!”史游高发出畅快淋漓的赞叹声。

现场的人也纷纷点头,要知道各家家族内多少有一些尚武的好汉子,只愁他们无法入仕,没想到有这等好法子,怎能不高兴呢?

“根据入围,以及县乡殿的层级不同,可以将考试通过的学子划分为秀才、举人、贡士、进士。殿试中,综合皇上面试与学子书面笔试的成绩,可以分出前三名,命名为三甲。”

“三甲?何为三甲?”有人问到。

“所谓三甲,第一甲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皆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三甲皆张挂黄榜公布,盖皇帝玉玺印章,可以称之为金榜题名。”

“好一个金榜题名!好啊!”众人听闻,眼中大放异彩,似乎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名字被写在黄榜中,被天下读书人瞻仰、羡慕、崇拜。

“哈哈,不过,女子也可以考试,比如考考刺绣。”刘病已知道,中华民族的刺绣起源很早,文献记载创于虞舜,考古出土遗物目前发现仅到商周。但考究来看,周代尚属简单粗糙,战国渐趋工致,汉代开始展露艺术之美。东周已设官专司其职,至汉已有宫廷刺绣。

刺绣的发展与丝织业的发展紧密相关。眼下的时代,丝织造业发达,又当社会富豪崛起,将这华贵的丝质衣服视为高消费产品,引领了奢侈又豪华的消费之风尚。

观看着眼前这些有头有脸的人,身上的着装皆以丝织为主,虽然比起后世的机械制造工艺品的精细度差远了,但足见汉朝丝织业的发展程度。自家宝缘斋原本就是卖绸缎了,只是那些绸缎还需要多加改进。看書溂

“哈哈,病已小友这般说,那些农民们也当考试了?”

本来一句玩笑话,刘病已则不慌不忙地答道:“当然可以了,他们可以考农耕技术资格证!论种植的庄稼亩产数和粮食品质高低定等级。等级越高,主家给予他的奖赏就越多,交的赋税就越少。”

“哈哈!好一个奇思妙想!”

……

众人被刘病已这般一戏谑,闹得心情舒畅,气氛热烈。

有人询问这制度的具体门径时,刘病已详细说到通过乡试、县试、殿试不同级别,层层选拔人才,每一层次选拔一批人才出来,最终获胜的虽然是凤毛麟角,但绝对是天下最出类拔萃的国之栋梁!

不但要靠纸面上的策论,还要接受各级父母官的面试辩论,但不论什么考,殿试中选拔出来的名次,取前十名定官职,委以重任。

“敢问小友,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思路确实清奇,也比较符合普天之下人才皆为皇家效力的目的。不知道这样的制度应该叫做什么名字?”主考官宁秀想通过这个名字入手,找到抨击他的把柄。

在他看来,一个十来岁的少年怎么会有这般奇思妙想,一定是得益于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