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一章 群起而攻之(2 / 4)

大炎不良人 鬼缔 308 字 2021-12-03

建碑林,还有最近许一凡搞得家书驿站,那都是需要银子的,而且还是一大笔银子,虽然这笔钱是朝廷出,可作为掌管国库的户部,看到如此之多的银子哗哗的往外流,心中岂能好受。

西凉山的碑林暂且不去说,毕竟,这件事虽然有争议,可争议的重点不是碑林建造与否的问题,而是碑林之上,镌刻的名字是不是在往前推一推,比如把大炎王朝自建国以来,所有在西北战死将士的名字都刻上去。

不过,这个提议被否定了,原因也很简单。

一来大炎王朝建国数百年,近千年的时间,这期间在西北战死的将士茫茫多,如果把这些人的名字都镌刻上去,别说一座西凉山了,就是再来两座西凉山,估计也不太够;

二来因为年代久远,除了一些耳熟能详的武将之外,绝大多数战死的将士,都是无名的,虽然兵部有所记载,可最多也只能追溯到五百年前,再往前的就没有了,而这还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三来则是如果这样做的话,就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花费这么多钱,做这样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简直是把银子丢进水里,卵用没有,与其把钱花在死人身上,还不如多想想那些活人呢。

既然西凉山碑林的建立,是朝廷默许并且支持的,那户部自然无话可说,可家书驿站的建立,就让户部不爽了,咋滴,你西征军是打了胜仗不假,可打了胜仗也不能如此胡作非为了,为了送家书,就弄一个家书驿站,那你以后若是想要吃饭看大戏,是不是也要专门弄个戏园子啊?

当然,所谓的家书驿站,只是因为这件事因家书而起的,其实,在很早之前,许一凡才来康城没多久,就提出过增建驿站的提议,作为武将的殷元魁,自然很清楚,驿站对军队的重要性,他是大力支持,在作战期间,西沙两洲确实建立了很多崭新的驿站,为了就是更快的传递情报,而在大战之后,凉州和庭洲也开始在原有的驿站基础上,再次扩建。

至于说这条从康城通往西洲城的驿站,也是在十八城正式纳入炎朝疆域时候,首先要做的事情。

驿站建造不易,维护更不易,单单这些驿站,每年朝廷就要拿出很大的一笔银子来维护着,而其取到的作用,往往只是在战时,而平时也只能送送家书,这让夏承颜非常的不爽,而且不单单是他不爽,随行而来的其他户部官员也很不爽。

但是,有人很爽啊,兵部侍郎在知道这件事之后,嘴都要笑歪了。

兵,乃国之重器,每年花钱最多的就是兵部了,而兵部往往是最不受户部待见的,因为每次兵部的人上门,除了要钱,要钱,还是他娘的要钱。

镇西军这边开了增修驿站的先河,那其他几支大军,不用想肯定会跟着相仿的,到了那个时候,要修的驿站就不是西北这一个地方了,而是整个炎朝版图内的驿站都要增修,如此一来,户部的人能爽才怪,而夏承颜在今天的晚宴之上,还能笑眯眯的跟许一凡说话,已经很不容易,说明此人的养气功夫了得。

当然,这个问题许一凡不曾想过,反正他又不当家,他只是想给这些为国奋战的将士们,多争取一点好处,而殷元魁之所以支持他,除了因为将士的缘故之外,更多的还是着眼在未来的战局之上。

夏承颜从走过来,所说的每一句话,看似是在吹捧许一凡,实则是把许一凡推到了众人的对立面,架在火上烤。

武将这边还好一点儿,可对于那些文官,尤其是那些寒窗苦读十余年,辛辛苦苦走上仕途的文官来说,其本身对许一凡这种半路出家,进入庙堂的人没有什么好印象,可毕竟许一凡是武将,即便其再如何天纵奇才,最多也只能在兵部厮混,不可能跟他们抢饭碗。

然而,夏承颜却故意把许一凡的文采放大,都说文人相轻,哪怕是同科的官员,看待彼此都不爽,更何况是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