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赚钱(求收藏,求推荐票,求月票)(2 / 5)

这要是打起架来...

反正沈光林对她敬而远之。

这套房子可以居住的空余房间有很多,但是院子里空余的位置却不多了,就连自行车都得停到南房的走廊上,因为所有空余的土地全部被开垦做了菜地。

而这一切都是小姐姐李蓉和宋小雨俩人归置的。

她们俩种起菜来可开心了,一连种了好几畦,有黄瓜丝瓜苦瓜西葫芦茄子辣椒。

都是蔬菜,都是工具。

沈光林肯定是不会下田干活的,他就静静的躺在躺椅上晒太阳,手里拿着一瓶北冰洋牌的肥宅快乐水;

妹妹李莉爱学习要看书,即使过来这里玩,手里也会带着一本英文书。

这个时代真好,妹妹的这个行为在这个时代就叫做出淤泥而不染,放到后世就是戏精。

自从沈光林交给她如何记单词之后,她手里就没有断绝过小卡片,还把沈光林的“记忆曲线学说”完整的记录下来,仔细探索认真钻研,就是想找出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

沈光林问过莉莉妹妹究竟想干啥,她说她想出去看看。

沈光林秒懂,这就是想出国,但是他听了之后就沉默了。

在80年代,但凡是有点想法的,心里不安分的,选择出国留学的人很多,选择回来的人却很少。

他不是没看过这个年代的留学生们写的回忆录,无非就是怎么一边刷盘子一边完成学业,满满的奋斗情怀。

然后结果也都是怎么顺利的拿到了绿卡,做了一名光荣的普通的工程师,过上了有车有房有娇娘的生活。

而那些比他们“垃圾”的同学们呢,因为并不具备留学的资格,只能在国内不思进取,最终成了受人鄙视的教授,学阀,政客,富一代,土财主,资本家。

来日方长,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

说不准等光林哥哥攻下李莉的本垒打之后她想法就改变了呢。

再说了,只要有钱,中国到花旗国的距离也并不遥远。

妹妹要是真的去留学,沈光林觉得自己还真的有义务去多准备一些钱财,不然她的学费该怎么办,这么漂亮的女孩子难道也去刷盘子吗?

不刷盘子难道还去干别的?

简直想都不敢想啊。

留学生的天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不处在这个圈子,你都不知道这里面会有多肮脏...

在过去的某个年代,留学花旗国算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他们的“传统”就是寒暑假打工赚学费,有打工的社会氛围和基因。

情况最差的其实是到欧洲留学,尤其社会福利极好的那些西欧国家,比如德国,比如法国,因为他们并没有支持“打工”的传统,而且本国的学生们读大学并不要花什么钱。

这样就坑苦了留学生们。

留学生们来到了这里,受到的苦楚简直罄竹难书。

一些留学生语言不过关,为了留下来只能去混学分,延签证,赖着不想回家,甚至一些人为了混学分还去报科目学中文。

这就跟一些美国留学生到中国读大学的选修课却是英语,国手柯杰的选修课却是围棋一样让人无语。

在欧洲留学,男的其实也还好,有体力的可以去干一些搬运工,建筑工之类的蓝领体力活,其实钱并不少赚;

女孩子就真的很难了,餐馆的活又累又不好干,有点姿色想轻松一点的就操起了皮肉生意。

哎呀,莉莉妹妹要是去干了这个,哎呀,简直不敢想象。

还是先规划一下这个院子怎么安排吧。

有了这么大个院子,沈光林可以放肆的出门“捡漏”了。

捡漏这个事不能只靠自己,委托别人尤其是地头蛇才是最靠谱的选择。

只有他们才知道,谁家的祖上曾经发达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