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紧急撤退(1 / 2)

天下安康 鸣奇 2154 字 2021-12-21

此时的辽东,除了一部分想入幕府的,众人的关注力还是集中在渊太祚身上。黄明远终于决定辽东两线出兵,准备彻底覆灭高句丽。

当日兵败的渊太祚,一路北逃到扶余城,总算勉强保住性命。

可此时扶余城并不是一个安全的地方。从开原城到扶余城不到二百里路,沿途无险可阻,根本挡不了隋军多久。

高句丽军队屡战屡败,已经失了信心,从上到下都弥漫着一股悲观的情绪,渊太祚根本没有抵挡住隋军的决心和勇气。

而且高句丽武将凋零,此时连个能用的将领都没有。

最最重要的是,平壤已经告破,国主高元已经投降,这意味着高句丽已经亡了,他们连个正儿八经的身份都丧失了。

渊太祚遂决定拥立高元的三弟高建武为高句丽新的大王。

当然渊太祚也没有其他合适的人选。

高建武是高元一朝的要臣,先后在辽东城和扶余城抗击隋军,在高句丽军中影响力极深。

拥立高建武为大王,既可以获得高句丽名正言顺的继承权,又可以获得还活跃在各地的高句丽老臣的支持。

因此渊太祚回到扶余城的当日,便匆匆忙忙地举行登基大典,将高建武扶上王位。

渊太祚又向扶余城中的百姓和士卒诈称,隋军攻破平壤城之后,进行了屠城。自大王高元以下满城老幼,俱被隋军屠杀。他希望以此来激起城中军民的决心和士气。

当然渊太祚不知道的是,及其的恐惧或许比勇气更多。

渊太祚此时尽可能地鼓动起所有人,甚至还给高元追尊了谥号,若不是时间不够,他就要给高元举行葬礼了。

凭借这些手段,渊太祚暂时稳住了城中的军心。

当夜,渊太祚便召集属下,准备撤离扶余城。

但扶余城也不是想撤就撤的。扶余城是原高句丽第三大城,仅次于平壤城和辽东城。而且扶余城曾是扶余国的国都,高句丽又源于扶余国,所以扶余城对于高句丽人政治意义重大,是高句丽北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核心。

若是就这么放弃了,很多人实在接受不了。

但渊太祚手上不过万余人,根本不堪一战也是事实。

这时身为高句丽新王的高建武主动去拜访扶余城中的各大家族领袖和军中将领,劝说他们同意撤退,并积极邀请各大家族加入新建立的高句丽朝廷。他又积极劝说满城的百姓和士兵,向他们解释扶余城现在的境况,告诉他们现在只是暂时规避隋军,等到以后,还会重归旧土。

高建武的一波游说,获得了很多大家族的支持。

众人也不是不明白撤退的必要性。只要现在丢家舍业,那损失算谁的,总得要有人为此承担责任,或者是向新朝廷换取好处。

在高建武看来,关于以后的许诺,若是高句丽败了,自然不会兑现。若是高句丽重获新生,那点东西谁又会在乎。

总之,原本在渊太祚手上只不过形同傀儡的高建武,成功的向各大家族和老百姓展示了一番自己的新形象,也获得了一波拥护者。

实际上高建武领兵多年,又怎么会甘心只做一个渊太祚手中的傀儡。若是可能,他会费尽心思抢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利,即使是一个颠沛流离的王,那也是王,不容下面的人欺辱。

此时要撤退,并不容易。

扶余城是高句丽经营多年的北方重镇,物资丰富。此时高句丽人手上最重要的只剩下扶余城的多年经营,若要撤退,必然将带走全部物资。

可现在隋军紧随其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突然杀到,为了争取时间,必须在隋军主力到来之前撤退。

渊太祚遂下令明日一早,必须让军队和百姓分批开拔,最迟不得晚于后天一早,所有人都要离开扶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