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少年英雄(1 / 2)

天下安康 鸣奇 2149 字 2021-12-21

黄明远筹谋围剿突厥人的时候,隋军各路赶往雁门的援军也纷纷到达。尤其是从河南、关中赶来的诸军,皆已经云集忻口。

包括黄维烈召集的范文林、严孝武等军,共计两万多人,在太原会师之后,也往北而去。

王威等人没想到黄维烈还有这本事,只得眼球掉了一地。

不过黄维烈仗着天使的身份和这支两万多人的援兵,在一众人中间终于有了话语权,谁也不敢小觑。

接着薛世雄、尧君素率领的右御卫军和河东军也赶到忻口,至此河东援军的主力基本会师。诸路兵马汇合在一起,总计有十万多人。忻口以南各山头上,旌旗遍布,人山人海。

自薛世雄赶到忻口之后,便接过了三军的统帅权。他是杨广任命的援军副帅,也是众人之中官职、资历最高的人。

李渊身上这个山西河东慰抚大使,看着好像一方诸侯,位高权重,但在薛世雄这个正儿八经的大将军面前,还真算不得什么。

李渊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诸军的统帅,负责救援天子。到时候一旦天子解围,也能讨个好彩头,甚至获得更重的信任也有可能。但现在诸事不以李渊的想法转移,面对薛世雄他是干瞪眼没办法。

薛世雄来到忻口之后,眼看李渊手下四万大军待在忻口数日也不曾向前一步,勃然大怒。你不能解雁门的围他理解,但是你不向崞县救援就说不过去了。

实际上忻口正面和围困崞县的突厥人皆是不多。

始毕可汗的重点都放在了雁门。

当初李渊出兵北上救援天子的时候,突厥人本来见忻口出现大批隋军,还很震惊。始毕可汗更是调动上万主力在忻口布防。

但后来始毕可汗发现忻口的隋军是光打雷,不下雨,始终不出击,而雁门这里的兵力吃紧,他便把主力又调回了雁门,只留部分游骑在忻口北面游荡,监视隋军。

而对于近在咫尺的崞县,始毕可汗也只是下令部队攻击了两次,眼看不能胜利,便命少部分军队围困崞县,勿使城中隋军脱逃。

对于薛世雄的指责,李渊还真没法推脱,他的确存了明哲保身的想法,谁曾想薛世雄这么不给他面子。

李渊怏怏不能言,薛世雄便命与其一同的潘长文掌管其军,剥夺了李渊的指挥权。

李渊对此恨得牙痒痒,但无计可施。

薛世雄接管诸军之后,立刻率主力向北出击。

薛世雄是员老将,久经沙场,他以次子薛万淑为先锋,率领五千突骑,向忻口北面的突厥人发起猛击。

突厥人猝不及防,一时不能敌,狼狈而退。

薛万淑率部一路穷追猛打,和范文林部从两侧合围崞县外侧的突厥人军队。

围困崞县的突厥将领阿多瓦眼看隋军来势汹汹,其手下军队数量不足,难以与隋军相敌,乃主动向雁门方向而退。

七月五日,崞县在被突厥人包围二十二日之后,终于解困。

薛世雄带着诸将去拜见城中的皇太孙杨佶,杨佶和黄维周亲自到崞县南面迎接众人。

见到薛世雄,杨佶激动地握着薛世雄的手说道:“今日若无将军,佶几无幸免之理啊!”

大难不死,百感交集啊。

这二十余日,杨佶在崞县城中,几如百爪挠心,坐立不安。

杨佶素来有“小元德太子”的称号,以贤德仁孝闻名。但实际上,杨佶才十多岁,受杨广的熏陶、潜移默化更多,所经历,所面对的环境远优于其父,其心性、韧劲也远不如其父。

若是杨昭在城中,早想着自救破贼了。

杨佶有父亲的聪明,却无父亲的果决。有父亲的谨慎,却无父亲的坚毅。这些日子,他既担忧雁门城的安危,又想着突围南下,犹犹豫豫,难以决断。而且他虽然像父亲一样礼贤下士,却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