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对峙(二)(1 / 2)

吕媭依旧冷笑着。

陈平的心好累。

要是在长安就好了,长安有那么多的故旧同僚,虽说平日里有丁不对卯的时候,但是不管谁碰到有人把与别人的龃龉提到面上来的时候,总是有人放下恩怨用最简单有效的方式来劝架。

可现在这儿不是长安,沛县虽说是高祖故里,享受着刘邦恩赐的种种,可毕竟大多数是都是普通百姓,即使是官吏也都品阶不高,他们的气场还没有强悍到能从容自若地劝和的程度。

指望不上别人,陈平只得硬撑着。

冷眼杀进行了好些个回合都没分个胜负来,陈平在心里暗暗地对吕媭说道,

“女人,莫要太嚣张。

除了樊哙,没人买你那霸道的账!”

吕媭还是没有放弃,她冷喝道,

“你当我不知道。你把我家樊哙带到那腌臜地面上去了……”

陈平把吕媭的话脑补了一气,大致就是睡梦中的樊哙被他家的一个仆从叫醒了,还没来得及披上衣服,混混沌沌地睁眼一看,

——呀,是吕媭!

被吓得魂不附体,然后悄悄地跟着她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了广陵行宫,连夜到了沛县。

当然,这些都是脑补。也有可能不是连夜,他们在广陵城外找了处干净温馨的小店住下,待到天明后才赶往沛县的。

如果是这样,陈平真的想骂吴王是白吃干饭的。

想大汉有严令,夜里不得出行。

记得刘邦在时,朝廷一直在秘密地观注着那些异姓诸侯王的动静。

那时卢绾与匈奴暗通款曲,刘邦的耳目半夜里持着皇帝的令牌想要进城都没能如愿,对方给的理由是“大汉律法在上,皇帝陛下会维护法令的尊严的。”

最后那耳目没法,只得乖乖地等到开城门的时辰才进了城。

后来刘邦听了也没法。大汉律令,关系着整个大汉的有序运转。

可这个吕媭,居然能无视宵禁法令,大晚上的在广陵城把人带走,然后畅行无阻地出了城。

陈平只能说,这个刘濞,要么是共犯,要么就是驭下不严。

看他那急得快一夜白头的神色,不像是装的。

陈平也就能理解为何几十年后刘濞造反会被朝廷那么轻易地就镇压下去了。

军令如山,讲求的就是一个“令行禁止”,吴地的老百姓一开始就没有把法令当成习惯来遵守的自觉。

等到匆匆地训练一番上了战场时,也免不了有乌合之众的嫌疑,稍微遇到点风吹草动,就压不住阵脚。

只要对方把他们的锐气耗个多半,几乎就必败无疑了。

难怪当年的刘邦会把刘濞的反相不当一回事,人家早就看出他的破败之处了。

看眼前这情形,樊哙并没有在吕媭面前出卖自己。吕媭即使亲眼看见了什么,只要不是当场被揭穿,陈平都有很大的回旋余地的。

当然是输人不输阵,不能认,绝不能认!

更何况自己那天跟樊哙还有刘濞根本什么事都没有干,听听曲子,看看歌舞,在长安本就是稀松平常之事,不要说是男子,就是好多家境尚可的女子也有这一爱好。

那天那点子事实在算不得什么,更何况自己对樊哙的那点子不太上得了台面的打算只有自己、吕雉和刘盈三人知道。

陈平顿时有了底气,他瘪着嘴,用一种鄙视的眼神看着吕媭,挑衅道,

“啥腌臜地?你给我说清楚!

吕媭,你要是跟我掰扯不清,不怕说你是皇太后娘娘的亲妹,就算你是她肚子里爬出来的,我也要见你一次诀你一次!”

吕媭气得直抖,“姓陈的,吃糠的。我问你,你把樊哙带上过广陵的楼船,有没这事?”

——“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