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二章 诸相非相(1 / 2)

小屋内的众人脸上有了期待,可被刘邦一手培养起来的陈平知道,权力的较量从来都是瞬息万变的,在事情没有大定之前,绝对不能给大家太多的希望。

他很老到地强调道,“这事关键在于廷尉署能否把那人的画像拿来瞧一眼才知道。

听说那人原先是关中人,家还离城南萧家不远,包括老军和那个在萧家当帮佣的老军之妻,很多人都见过的。”

廷尉育脚步轻快地离去了。

刘盈的脸上有了丝丝笑容,对曹参说道,

“你协调一下周勃,先护曲逆侯口中的那个老军和老军之妻的周全。

刘肥留下,其他人先忙各自的去。”

陈平跟在曹参身后,出了宫门时,曹参问陈平,

“你怎么看朝廷前前后后遇到的这些个事?”

又一个坑。

朝廷里永远有填不完的坑。

陈平也有自己的招,

“两点。

遇事解决事。

诸相非相。”

陈平心里清楚,前边的那句纯属废话,所有的事,无论是朝廷的还是百姓家的,都得那么做,非如此没法过。

最重要的是,曹参听得懂。

后一句,陈平打了个太极,是一句佛教用语。大概和“眼见不一定为实”一个意思。

陈平说这话赌的就是曹参听不懂,因为这时候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

陈平要的也是曹参听不懂的效果,这样的话就会堵住他继续问下去不断给陈平挖坑的冲动。

要知道,在朝廷中,有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那就是累坏话多的,责任压死爱操心的。

曹参首先做的,就是到廷尉署带人到牛市先行和老军照个面。

陈平始终都没有弄清楚曹参究竟有没有去联系周勃,或者说怎样地按刘盈口中所说的那样去协调周勃的。

不过有一点陈平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这件事,缺了周勃,什么事都干不成。

在审讯“商大”时,陈平已经确定,那些个歹人为数不少,而且还都武艺不凡,光靠廷尉署的那些个官吏,是镇不住的。

有了陈平,周勃一行到牛市的路走得甚是顺畅。

陈平到了时,掀开车窗的帘子,咦了一声道,

“以往这时候牛市早散市了,今天怎么还有这么多人?”

跟前的曹参和杜恬都齐齐地变了脸色,一个劲地朝牛市有房屋的地方狂奔而去。

陈平也觉察到了不对劲,一把从车夫手中抓过缰绳,不管市场中的人数几何,驱车直往出长安城的那个方向疾驰而去。

骇得一旁反应不及的车夫差点没留神一个跟头栽下去,回手死死地抱着车门处。

果然如陈平所料,只见离市场半里外的地方,有人扛着一个大麻袋迅疾地朝着偏僻处跑去,陈平顾不得许多,只得无视那路边的荆棘阻碍,一个劲地赶着车朝那人处跑去。

陈平看得清楚,有好几拨人都扛着同样大小的麻袋,但是只有这一个不但有挣扎,而且挣扎得有些微弱。

老军是个残疾人,陈平当即就判定,这一个是老军无疑。

路边,有几个街卒大概也看出了不同寻常,朝着陈平要前往的方向跑去。

陈平的心里压力大减。

就在这形势向好的关头,陈平脚下的马车停了。

陈平朝向一看,马蹄处鲜血喷溅,马儿的惨状不忍直视。

扛着老军的那人却渐行渐远,陈平着了急,一个健步下了车,撒开脚丫子直朝前冲。

前边那人更急了,但还是扛着老军不撒手,可劲地往更远处逃去。

再远处就是一处水流湍急的河湾,要是那人把老军扔进水里或者带着老军同归于尽,那么一切都将归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