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一章 破佞(1 / 2)

这时一向在朝中独善其身的广平侯薛欧却破天荒地开了口,

“郦食其虽说是高祖皇帝最忠心的臣子,可是他早已为大汉尽了忠。且你说的那些个颜色的雨在场的各位又有谁是看见了的?

用一个故人死无对证的话来解现在朝堂内外的疑好像没有说服力吧?”

汉初的典客和现代的外交部有点像,管的是邦交和边陲部族事务,还有掌管各诸侯国的纳贡等事务,权柄极重。

每次驺摇还有南粤王赵佗来长安时,都有他陪同的身影,虽然绝大多数应酬亲近的话都是出自宫里和相国,一直默默的他却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事出反常必有妖。

他今天公然在朝堂上质疑维护刘盈的周勃和陈平,定然是受了谁的指使。

朝中算得上三公九卿的都不简单,薛欧的质疑之语也正说到了朝中众臣的心坎上,得到了大家一致的应和。

陈平也不怕。

他反问道,“说了这么多,你可知宜阳是盛产什么的地方?”

这话问得有点宽泛,薛欧一时之间也有些懵了。

陈平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本来这事可以更简单地解释为“环境污染引起的酸雨”的,可是在汉代,这还是个完全陌生的词汇,陈平也不想显得太过突兀了,只得耐心地把宜阳那严重的酸雨现象给详尽地解说了一番,

“众所周知,宜阳是关东富县,以产铁矿闻名。现在大汉朝野所用的铁器多出于此处。连高祖皇帝都说此后若干年间,朝廷所用的铁器以此地产的为最优选。

我那次为舞阳侯寻歌舞教习返回长安,途经此处,远远地就看见不断在阵阵浓烟从此地飘上青天,还能闻见呛人的味。

当时我问了当地的长史,他们说宜阳铁矿向来都是就地冶炼成铁器的。

早些年战乱时,所需的铁器没这么多,炼铁时还能闻见别的味。大汉天下大定后,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对宜阳铁矿的需求是越来越大。

宜阳这头只好加大了开采和冶炼的速度。然后就成了那种气味。

当时我贪玩,到冶炼现场去看过,那些现场跟前的水,就是那种殷红殷红的血的颜色。

冶炼的烟飘到半空中,如遇到积雨云,把云中的雨也给染成了这种颜色。然后当云变成雨落下来时,是红雨绝不奇怪。只不过时间长短罢了。”

周围的朝臣一阵又一阵的议论之声。

陈平所说的,是真实的情况。至于说这帮子大臣不信,他们大可到宜阳去探访一番,然后就会知道陈平所言非虚的,

一场血雨风波就这样地被周勃和陈平联手压下去了。

曹参对于陈平漂亮地处理了这事的举动很是满意,他还告诉了一件让陈平一辈子都意想不到的事——宜阳的血雨事件朝廷也有份。

那次东海王府起火,这次又碰到了鸿台起火,市井间已经有人被煽动着对刘盈皇位的正统性存了疑。

甚至还有人就着皇太后当年在项羽营中为质的事,胡扯八扯地说刘盈是项羽的儿子,不是刘邦的亲儿子。

云云。

曹参与刘盈还有吕雉合计了一下,这种用火灾来引起人心惶惶的手法虽然拙劣,但也是一种比较容易做而且敌方成本比较低的手段。

既然有了第一次第二次,就很难说不会有第三次甚至更多次。与其到最后让那些个匈奴人把大汉的宫宇都变成火海,还不如用更偏门的招把天下人的目光都吸引到宜阳的铁矿上去,从此从根子上堵住天下人的口。

陈平心里暗自用“妙”字赞叹了一番。

事情的发展果然如朝廷所预料的那样。

当年秋季七月乙亥,未央宫存冰的凌室火灾。

宫中因着提前布防抓住了不少匈奴间者。但是在朝野之间没有引起任何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