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日常(2 / 4)

凑上前,吵吵着要和弟弟打招呼。

“快吃饭,马上要迟到了。”王立冬把两豆丁赶回了饭桌,“等晚上回来再和弟弟说话。”

等他送雨水出门,正准备带着两娃上车时,老丈人拉住他来到小院一角,“小冬,养生酒没了。”

王立冬恍然,差点把这事忘了,答应老丈人,后天休息就帮他买酒去。

“小冬,能不能多弄几瓶?”

王立冬看了眼老丈人,“爸,这酒固本培元,但喝多了,物极必反。我帮你问过了,你这岁数,6瓶就是极限了。”

何大清唠叨道,“我想多买几瓶存着,要是哪天断货了,不就没得喝了.”

王立冬摊手道,“对方每个月就卖这么多,多了,没有。行了,我上班去了。”

何大清道,“小冬,再和对方商量商量”

“知道了。”王立冬挥了挥手,坐进了车里。

送完孩子,来到研究所,开完例会后,王立冬带着秘书来到了京城西郊大豆研究中心实验基地。

中心主任瞿中和早等在了大门口,见到他高兴地迎上前,“所长,你终于来了。”

王立冬笑着伸出手握了握,两人寒暄了两句,就走进实验基地。

规划整齐的试验区里,各个品种的大豆高矮不一,叶子的颜色样子也各不相同,宛如走进了大豆繁育品种的“百花园”。

随着这几年经济的快速增长,老百姓对于食物的要求也不再局限于满足温饱,而是向吃好方面发展,其中食用油消费量增长迅猛。

大豆油作为四海国传统植物油种,是食用范围最广的食用油;在植物油消费中,大豆油消费占比最高,位居第一。

这两年还算好,四海目前还是大豆出口国,不过再过十来年,就会转变成为出口国,记得到了下一世纪,一年需要进口大豆一亿吨,金额在500多亿美金左右。

一方面是消耗剧增,另外就是大豆亩产跟不上。

目前四海国大豆亩产为80公斤左右,而霉国大豆平均亩产为130公斤,相差了约一倍左右。

三年前,他就把研究方向转到了大豆方面。几年里,搜集1600份大豆种子,通过栽培大豆与野生大豆远缘杂交,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豆杂交种大豆新品种——豆坚强10号。

今天到实验基地,就是对‘豆坚强10号’第一批常规生产田进行实收测产。

随着他一声令下,几十名工作人员下田,对十亩大豆进行了辣手摧花。

收获面积10亩,收获籽粒总重1876kg,用p188型水分速测仪实测籽粒含水量为14.0,合实际亩产为161.3kg!试验田的一众工作人员,纷纷激动鼓掌庆祝,“啪啪啪啪啪啪.”

“成功了!成功了!”

王立冬感谢了一众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并宣布今晚在研究所举办庆功宴,等回到办公室,他吩咐中心主任瞿中和,“马上安排人,对大豆进行杂质、发芽率、营养成分等一些列指标进行检测。另外这事暂时别外传,等上面安排。”

中心主任有些不解,往年有了新成果,都会马上上报公开,王立冬轻轻点了点办公桌上的日历瞿中和恍然,再过几个月,就是三十年大庆,“我马上吩咐下去。”

晚上回到家,雨水瞧见他走路都带着风,好奇道,“冬哥,遇上什么好事了?”

“有个实验成功了。”王立冬对着花婶道,“花婶,晚上多做两个菜,庆祝一下。”

花婶笑着点点头。

五月立即举手喊道,“花婆婆,我要吃炸鸡翅。”

“好好,炸鸡翅。”花婶看着小牛,询问他想吃什么,小牛想了会儿,道,“花婆婆,我想吃五香牛肉。”

六点多,何大清晃晃悠悠回到家,看到满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