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背嵬军迎战十字军(1 / 2)

波斯都护府开府建衙后第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情就是极大促进了帝钞的流通。

帝钞本来就是大食境内非常流行的货币,这一点不用去推进,各国商人也认可其价值,就像认可黄金。

因为其本身就意味着能换来源源不绝的财富。

整个东方帝国强大的国力以及无与伦比的工商繁华,保证了这种货币堪比黄金的稳定价值。

只要一个国家不是闭关锁国,还参与丝绸之路,还有商人组织商队或者有商队经过,那当地百姓就一定认可这种货币的价值。

而波斯都护府上台后,又给这种货币赋予了一个新的属性,那就是官方纳税。

都护府没有民间那么脉脉温情,政策一刀切,所有人要缴纳税赋,都必须用帝钞。

这使得帝钞在整个大食境内都更加受重视起来,很多商人都不得不积累一笔帝钞作为储备,以免无法交上税款。

而当地的贝都因人、粟特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头脑非常灵活,就已经在银行中囤积了大量的帝钞储备,依靠汇率波动,赚取巨额利润。

这一点让牛皋这个来自中原的豪迈军人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外汇货币储备也能赚这么多财富。

但总之,波斯都护府的这一次设立,可谓是深得当地商人之心,这些唯利是图的商人非常拥护都护府的存在。

所以之后的后勤储备就非常方便了,波斯都护府向商人批量采购粮食,很快就囤积了大量物资。

与此同时,来自各国的精锐军团也已经陆续开拔到了巴格达。

这些来自各国的精锐军团其实有一个非常显着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全都是突厥奴隶。

联军总共七万人,但牛皋巡视军营以后发现,东方的突厥面孔大概要占八九成。

在阅兵之后,牛皋给中原天子上奏的札子中,直接断言,清教徒已经腐朽,如同烂掉根的大树。

整个波斯地区的原着民已经丧失武德,及及可危。将来掌权的必定会是如今这些突厥奴隶。

天朝应该早做准备,扶持拉拢即将崛起的突厥王朝。

甚至他断言,在帝国将来的朝政中,关于波斯都护府最多的政务纠纷,就是面对各国争论究竟谁才是突厥正统。

不过他也不是一味的给朝廷压力,同时他也乐观的提出了意见。

这个地区并没有完成整合,很多国家都处于多股势力杂乱统合的状态,建议朝廷不吝虚名,诱发其内部的争论,主动变更各个国家国君的称号,从而使其内部每隔一段时期就产生一种文化归属感,最终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究竟是什么人。

不得不说,亲自处置实务,身处异域环境中的官员,见识与判断是十分精准的。

就像如今的大食,他们就很难给自己做出定位,究竟是波斯人的后代,还是突厥人的后代,还是清教徒领袖?

甚至内部还有人提出自己是匈奴人的后代,马其顿人的后代。

一茬茬的征服过后,这个地区根本找不到自己的根,或者说有太多的根插入了这里。

他们要形成民族认同、国家向心力实在太难,如果再有宗主国插手,这片土地想不乱都难。

而任何域外大国,都不希望这里出现一个强大的帝国,切断丝绸之路,占据亚欧非三大洲的贸易航线。将超级大国的影响力隔绝在大陆东西两侧。

大宋要将东方的影响力贯彻到整个世界,必须要稳固的统治这里,打压本土超级强国是第一方面,第二方面也是要树立自己无与伦比的威望。

所以在准备了充足的粮草后,牛皋就带着七万五千联军直接向赞吉王朝的阿勒颇城开拔。

此时联军中可谓人才济济,统帅是大宋名将牛皋,前锋是大宋新生代战神岳云,左军将领是赞吉王朝的开拓者尹马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