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一切形式皆为皇权(1 / 4)

大明嫡子 肉丝米面 83 字 2023-05-30

钟山上有孝陵。

大明孝慈皇后如今便停葬于钟山孝陵,而孝陵的修造还在继续。

孝陵的修造是一个长期的浩大工程。

而核心的地宫,不可言说,还要等到大明的开国皇帝有朝一日,才会真正启用,最后彻底封闭整个地宫,最后孝陵还要继续修造,才算是彻底的完工。

于钟山造功勋陵,厚葬当朝薨逝功勋及军中阵亡将士。

此言一出,乾清宫里众人皆是一愣。

朱高炽面无表情的转动着脑袋,他已经习惯了熥哥儿时不时那天马行空的想法和主意。

但是他又不得不承认,一旦那钟山上的功勋陵当真开建,将满朝的功勋及阵亡将士埋葬在钟山上,安葬于孝陵旁,又会在朝中和军中带来多大的影响。

死后陪葬帝陵,这是殊荣。

自汉以来,历朝历代,无不以死后陪葬帝王陵前为荣,非有功之臣不可得。

如今一旦大明的钟山功勋陵拍板子确定下来,朝堂之上有多少人是可以期望在死后陪葬钟山孝陵的。

这是一股莫大的政治影响。

朱允熥轻声开口:「陪葬君王,自古有之,皆为名臣功勋。秦以前难以深究,然自汉时起,便又卫青、霍去病陪葬汉武茂陵。唐时,常有宗室、功臣陪葬皇陵,李靖、李勣赐陪葬唐太宗昭陵;章怀、懿德、水泰陪葬唐高宗乾陵。」

关中自古皇陵多,而从汉时起,一座座帝王陵墓周围总是少不了陪葬的功臣墓。

朱允熥又道:「故信国公遗愿唯二,盼再入应天,盼再战四十载。然人死不能复生,遗愿之一再无实现时日。我大明开国已有二十八载,功勋老矣,军中老卒无数。

朝廷宽宏,陛下仁义。朝廷这些年虽律法严明,却未有一次亏待功臣之事。

鉴于大环境如此,

钟山有孝陵,若再造功勋陵,厚葬朝堂功勋、将士,生则勤恳忠勉王事,死则陪葬帝陵,如此可全君臣佳话,为后世表率。」

太孙的理由很充分,也很中肯。

汤燮也不成想,自己来京中报丧,朝廷似乎就准备要在应天城外的钟山上建造功勋陵。

若是当真能成的话,父亲岂不是第一个葬在钟山功勋陵的大明功勋?

这对汤家而言,可是天大的殊荣啊。

汤燮当即再次跪下,抱紧双拳:「陛下隆恩,若家父能葬于钟山功勋陵,乃信国公府满门殊荣,家父泉下有知,此生无憾,臣子谢陛下隆恩,信国公府必将以家父遗愿践行往后,勤恳王事,忠心大明。」

朱元章轻拍着扶手,对太孙提议钟山建造功勋陵一事,并无不悦,而是已经在设想着将来有朝一日,自己入了孝陵地宫之后,满山皆是昔日老友,又有大明百战将士同葬。

自己身后之事,大抵也算得上是君王少有了。

朱元章侧目澹澹的看了老大一眼,轻声开口:「太子。」

朱标当即拱手转身:「父皇,儿臣以为功勋陵一事可行。朝廷这些年历经风雨,功勋老臣也到了花甲之年。生前朝廷赐予他们厚禄,以示生前功绩,死后当以陪葬帝陵,全本朝君臣佳话,为后世表率。」

朱元章欣然点头,这事情事关自己身后事,有老大现在赞同才能做好。

不过,朱元章却又迟疑道:「历朝如允熥所言,皆有功臣陪葬,然唯有军中士卒陪葬之事。钟山虽大,然我明军有百万,皆入葬钟山功勋陵?」

这话显然是在问朱允熥的。

朱标侧目看了自家崽一眼,明显事情是这小子提出来

的,老爷子的顾虑和疑惑,就得他来解决。

朱允熥上前一步,轻声道:「循礼而制,公侯伯各有不同,钟山乃皇陵所在,军中小旗以上可陪葬之。征战牺牲士卒,可另选应天城外风水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