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五二七 闻风而动(2)(2 / 3)

第一氏族 我是蓬蒿人 265 字 2021-04-10

略,何以能让大齐赢得国战?

“只是自古人心不足蛇吞象,万民中总有些德行不修、不忠不孝的,历朝历代都没少过暴民乱贼。臣等这就处理刁民作乱,事若不成,甘愿提头来见!”

众臣皆道:“若不能为君分忧,甘愿提头来见。”

宋治见群臣的态度符合预期,这便用一种强忍悲痛的神色道:

“各地乱民生事,十有八九都会开仓抢粮,可见他们必是饥肠辘辘,而朝廷发下的赈灾粮并无不足。由此观之,州县官吏多有贪墨粮食、损公肥私者!

“此等社稷蛀虫不除,大齐如何安存?”

高福瑞心里咯噔一声。

皇帝并非不知道各地乱象的底细!

他知道此事已经无法善了,遂把心一横,鼓起勇气以退为进:

“臣忝为参知政事,却不能办好赈灾的差事,不能监察天下官吏,实在是罪莫大焉,臣愿革职以谢天下!”

众臣皆表示愿意领受处罚。

在高福瑞看来,革职以谢天下,已经是最大的处罚。

毕竟对他这种皇朝大员来说,肯放弃奋斗了半生得来的高位权势,已是怎么都对得起州县饿死病死的成百上千百姓了。

——平民百姓不过是他放牧的羊而已,他们的性命,难道还比得上他的这个皇朝肱骨的官位?

本朝最近几十年是太平盛世,纵然官员失职办砸了差事,害了百姓,多半也只是停职、降职,大多不过是认错道歉而已。

但凡稍微有门路有背景的官员,停职、降职也都是暂时的,用来平息民愤罢了,事后都会悄无声息官复原职,继续手握大权荣华富贵。

他一介参知政事,愿意革职以谢天下,做回普通人,那是多大的处罚力度了?

宋治正了正神色,恢复了帝王威严:“尔等有认错之心,可见没有丢了职责操守,朕心甚慰。然而各地生乱,若不明正典刑,不足以平息民愤。

“传朕敕令:宰相陈询,统领百官不力,致使州县贪墨之事不绝,降爵三等,罚俸两年;参知政事高福瑞,不能协理朝政,降为黄门侍郎,罚俸一年;

“户部、转运使调派赈灾粮食而不能物尽其用,失职之错不可不察,户部尚书、转运使各降爵一等,罚俸一年!

“贝州、莫州、沧州等有百姓生乱之州府,一应刺史革职查办,押回京师交由刑部审理,若有贪墨情节,皆斩不赦!

“限各州新任刺史到任两月之内,配合藩镇、州府驻军剿灭作乱暴民,以儆效尤,并严查贪墨赈灾粮之官员,肃清州县吏治。

“若再有类似事件发生,刺史、县令等地方主官定斩不饶!”

闻听此言,众臣莫不神色一凛。

高福瑞则是大松一口气,从二品的参知政事降为四品的黄门侍郎是不小打击,但只要圣眷不衰,他的实际地位不会下降多少。

而且他相信这是暂时的,等到陇右平定,皇帝封赏群臣的时候,他就能因为主持调拨粮饷军械等后勤物资有功而官复原职。

至于罚俸——有几个官员是靠俸禄过日子的?

陈询没什么神色变化。他是遭了池鱼之殃,谁让他是宰相呢?皇帝没有趁机拿掉他的宰相之位,他已是万分庆幸。

此事议定,众臣各归其位。

平心而论,宋治的处置力度已是不轻,但赵宁并没有任何钦佩之念。

对各州刺史的处置是真的会落到实处,有贪墨的皆斩不赦,还是雷声大雨点小,有待观察——高福瑞肯定会出面保,毕竟他是收了好处的。

皇帝不查高福瑞有没有收授贿赂,不问不少乱事中涉及的寒门世家之争,只是着眼于州府刺史的失职之罪,本身就说明了问题。

剿灭作乱暴民,这是题中应有之意,犯上作乱的不杀,朝廷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