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八章 云诡(上)(2 / 3)

一品江山 三戒大师 3006 字 2023-01-04

生叛乱时,有乱兵而无乱民;在灾年时,有乱民而无乱兵。”他的天下,怎样折腾都出不了大事。

必须要承认,这一手很有用,乃至大宋开国百年来,都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叛乱。所以反对派说,军队就是用来吸收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如果随意裁军,那么玩惯了刀枪、满身戾气的军汉回到地方,是要滋事闹事,影响社会稳定的。

双方展开激烈争论,因为什么时间都是保守派居多,所以反对裁军的意见占了上风。而且官家也怕裁军之后,各地治安急剧下降,眼看裁军之议就要泡汤……

但这时,文彦博得到了西府长官的支持。当时的枢密使还是庞籍。庞相公虽然在后世戏台上是个大白脸,但事实上,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好官。他也认朝廷的冗兵之患太甚,应当削减。

有了庞籍的支持,文彦博立下军令状——如果裁军以后社会治安出现问题,或者其他方面出现了问题,唯我是问!

男人要的就是这份魄力,文相公是不折不扣的爷们,在他的力主之下,官家终于同意裁军。

在文彦博和庞籍的紧密部署下,各地厢军、边军中,凡年龄在五十岁以上,或自愿归农的,都可以回家。这样国家可以节约军饷,民间也有人种地,老卒们也可以与亲人团聚。最后全国累计裁军八万人,国内也没有发生什么恶性事件,宋朝开国来的首次大裁军宣告成功,大大缓解了财政紧张。

但是,还没来得及乘胜追击,两人便相继被搞了下去,其中搞掉文彦博时,陈恪还是出了大力的。当时,他还很是得意,认为古人也不过如此,自己一个小小的书生,就能通过计谋,神不知、鬼不觉,把堂堂宰相搞下去。

多年以后,随着他经历渐多,见识渐广,终于回过味来……黑材料的,是柳老爷子,找人弹劾的,还是柳老爷子!自己明明被那老倌儿给当猴耍了……

不过一个柳老爷子,没有那么大本事,但整个将门集团有!因为宋朝重文抑武的国策,大宋将门已经没有开国时的煊赫,变得十分低调。但低调不代表不存在,曹家、王家、杨家、柳家、慕容家……这些开国功勋的后代,一直牢牢把持着宋朝的军界。

尽管没有枢密院的兵符,他们一个兵也调不动,但军中就是他们的地盘,他们的根本利益。裁军就是在动他们的徒子徒孙,伤害他们的利益,自然遭到他们的反噬。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p,换源p, 安装最新版。

百年积累的底蕴,一旦勃发,是出身微寒、骤登显贵的相公们无法抵御的。

就连文彦博这样的智者,都只能黯然离场。不过他还算幸运的,因为知道自己得罪了军队,所以外放时,坚决不接受与军队有关联的职务,宁肯当个知州逍遥数载,也不去找那不痛快。

庞籍就惨了,这老倌儿被放到西北防备西夏,手下全是兵……而当年他在西北裁军三万,砸了不知多少军官的饭碗,现在又想让他们为己所用,现实么?

因此朝野一直流传,导致庞相公身败名裂的屈野河惨败,其实是将门集团联手送给他的礼物……不然根本无法解释,一直和西夏小打不断的老西军,能输成那个鸟样。

但是前去调查败因的御史,回来之后的报告中,认定是边将轻敌冒进所致,逝者逝矣,已经再也说不明白了。

二位相公下课,裁军之事戛然而止,所削减的几百万贯军费,也很快被各项激增的开支冲销掉,朝廷再次出现了入不敷出。

这种局面下,富相公给出了他的应对之策——继续裁军。既然上次裁军效果良好,那有什么理由不继续下去呢?尽管有人劝他,要小心前任的教训,但富相公君子不惜身,并不在意。

但与文相公时不同,他没有得到枢密院的支持。韩琦认为,大宋和西夏处于敌对状态,辽国又在挑衅,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