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传承(1 / 6)

满唐华彩 怪诞的表哥 6761 字 1个月前

第414章 传承

黄昏时,两个人缓缓走在山间的荒土地上,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

“你知道名将的信念是什么吗?”王忠嗣忽然问了一句,他脸上有箭伤,说话时只能微微张口。

“胜利。”薛白答道。

“不。”王忠嗣道,“是传承。”

薛白心想,这就胡扯了,无非是王忠嗣想聊传承就硬提出一个问题把话往这上面引,没得意思。

王忠嗣又道:“开元十七年,信安王言‘苟利国家,此身何惜?’力排众议,亲自奔袭,攻克石堡城。次年,大唐与吐蕃约以赤岭为界,互通市贸,两国不再交兵,百姓牧耕于边境。你可知,那些年的太平日子于百姓有多珍贵?”

薛白道:“摩诘先生与我说过,河西节度使崔希逸与吐蕃将领乞力徐杀白狗为盟,去除守备,安享太平,直到两国再次交战,崔希逸遗憾不已,梦到白狗,惊疑而死了。”

“那你可知,我当年为何不愿奉召攻石堡城?”

“听说是为了保存兵力,拥戴东宫?”

王忠嗣没心情开玩笑,叹道:“打仗,为的是太平日子。信安王攻克石堡城,将士们失去性命换来几年太平,值或不值,至少有个交代。最怕的是城池攻下来了、将士牺牲了、主帅封赏了,可太平日子没换来。”

薛白看向王忠嗣,看到他因为说了太多话、牵动伤口而流出了血。

权力大小很多时候不止是看官职,还包括家世、才干、势力等等,李岘这个宣慰使是杨光翙这个太原尹根本就不能相提并论的存在。

打了一辈子仗,哪怕被幽禁时他都在养病、努力好起来,数十年没有过如此刻这般轻松了,因为他把肩上的担子交给了薛白。

再一想,李岘是宗室,一定不容薛白阴谋篡位,杨光翙遂道:“回使君,这是我亲眼所见、亲耳听闻之事。此事还得从圣人身边一名内侍吴怀实说起,他最早给薛白指了一个罪名,当时,所有人都不相信……”

“喏。”

王忠嗣倚着一棵树坐下来,叹息了一声,望着夕阳。

许久,他的心腹独孤子午赶了进来,低声道:“三郎,查到了一桩大事。”

“下官恳请使君答应保下官一命。”杨光翙即怕死又贪功,试探着,小心翼翼地道:“那下官才敢说。”

“我回长安,你留在河东。”

“我赌圣人老而昏庸,我们只要摆明态度,他必不敢……”

“说。”

“已经救了太多次,足够了。”王忠嗣道,“说不动了,你留下,就这样。”

~~

次日,太原。

杨光翙见状,明白他还是第一次听闻薛白的身份,毕竟这些年他不在长安,有很多隐秘之事不知。

“依伱之意,薛白是李瑛之子,阴谋篡位,所以做的这一切。”

官廨中只剩下这低语声,一直说了许久。

依安禄山的说法,他是奉旨往长安途中听闻代州都督府中有将领勾结契丹兵变,连忙调兵守住了雁门关。之后遣何千年往太原报信,不想,何千年竟为王忠嗣所杀,双方遂发生了冲突。

“节帅若回长安,则必死。”薛白道,“这次我再也救不了你。”

“秘奏拿到了?”

“太原府的几個官吏。”

杨光翙不敢立即回答,偷眼看去,揣测着李岘的心意。

话到这里,终于扯回了他想说的话题。

独孤子午做事很周到,应道:“拿到了。”

相比于薛白开口就是“叛逆”“造反”,安禄山的说辞就温顺很多,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可能。

李岘接过,一看杨光翙的字就皱了眉,暗骂杨国忠用人唯亲,再看这上面所写的内容,眉头就皱得